《愿月得雨兼旬秋晹人望已切再和前韵·其三》全文
- 翻译
- 细雨和清风总是引发诗兴,人们的忧乐并不全由天气决定。
即使是珍贵的醍醐(佛教中的比喻,指极纯净的乳汁,引申为高妙的智慧)也不必超过平常的美酒,适中节制才是关键,不必过于追求深奥或肤浅。
- 注释
- 时雨:及时的雨水,也常用来比喻恩泽或教诲。
光风:明亮的风,形容天气晴朗。
醍醐:比喻高深的智慧或精华。
玄酒:原指未经过提炼的酒,这里比喻平常的事物。
中节:适宜的节度,适度。
论浅深:讨论深浅,这里指过分追求事物的深度。
- 鉴赏
这首诗以"时雨光风"开篇,描绘了雨露滋润、清风和煦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忧欢元不系晴阴"进一步强调,人的内心情感并不完全受外界天气变化所左右,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即心境的起伏并非完全由外在环境决定。
"醍醐未用踰玄酒"运用比喻,将最珍贵的醍醐(佛教中的乳酪上清液)与普通的玄酒(淡酒)相比,意在说明真正的智慧或内心的满足超越了世俗的追求,即使是最简单的快乐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
"中节何须论浅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适度、平衡的崇尚,认为在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不必过于追求深度或表面,适度即可,这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内敛和超脱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含蓄,富有哲理,展现了陈普作为宋末元初诗人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