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佳以幽僻,契妙更清殊。
松不烦新种,石皆入古图。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高处的山房,其环境之幽静与雅致令人赞叹。诗人以“朗”字形容山房所处之地的开阔明亮,又以“高”字强调其位置之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别一区”三字则点明了山房的独特性,它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与众不同,在环境与气氛上也自成一体。
“称佳以幽僻,契妙更清殊。”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房的环境特点——既幽静又独特,仿佛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充满了神秘与美妙。诗人通过“幽僻”和“清殊”这两个词,生动地展现了山房的静谧与清雅。
“松不烦新种,石皆入古图。”这两句则转向对山房自然景观的描述。松树无需特意种植,因为这里本就生长着茂密的松林;石头则仿佛天然的画卷,蕴含着历史的痕迹与故事。这不仅体现了山房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子西善忖度,心得乃先吾。”这两句是对山房主人智慧与审美的赞许。子西(可能指山房的主人)善于观察与思考,他的内心世界比诗人更为深刻,能够先于诗人领悟到山房的真谛与魅力。这种对主人的敬佩之情,也是对山房整体气质的一种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山房环境、自然景观以及主人特质的描绘,展现了清幽雅致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