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公道(gōng dɑo)的意思:公平正义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惠人(huì rén)的意思:指为人民谋福利,造福众人。
较艺(jiào yì)的意思:指比较技艺或才能。
礼闱(lǐ wéi)的意思:礼仪之门,指官方举办的礼仪仪式。
抡材(lún cái)的意思:指人才济济,人才众多。
人寰(rén huán)的意思:指世界、人间。
升沉(sh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的地位、境遇或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兴盛与衰败。
选士(xuǎn shì)的意思: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能干的人。
应得(yīng de)的意思:指根据事实、道理或法律应当得到的报酬、待遇或惩罚。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 翻译
- 古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非常严格,因为成功与否往往就在咫尺之间。
在公正的时代,评判艺术才华的标准依然存在,选拔人才应当惠及世间众人。
- 注释
-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如明清时期的会试。
选士:选拔人才。
称难:被认为很难。
都为:全都是因为。
升沉:升迁或沉沦。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比喻成败差距很小。
较艺:比较技艺或才能。
清时:公正的时代。
公道:公平的道理,公正的标准。
抡材:选拔人才。
惠人寰:使世人受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恒的作品,名为《赐知贡举晁迥(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科举制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礼闱选士古称难”这句,指的是自古以来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之事极为不易。这其中的“礼闱”,即考场的门,也代指整个科举考试。诗人提及此事,可能是在感慨历代科举的艰辛。
接着,“都为升沉咫尺间”则是对这种选拔方式的一种讽刺和无奈。在古代,官员往往通过“升”(晋升)或“沉”(降职)的方式进行人事调动,而“咫尺”,即量度工具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权力在手的主考官一念之转,就能决定一个士子能否金榜题名。这两句诗,揭示了科举选拔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较艺清时公道在”这句话,则表明诗人对于当下能够秉持公正、以才华为准的选拔方式感到欣慰。这里,“较艺”,是指通过比较文学艺术成就来选拔人才;“清时”,则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环境和氛围得到净化。
最后,“抡材应得惠人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公正选拔方式能够造福于人的美好愿望。在这里,“抡材”,即挑选人才;“惠人寰”,是指对百姓大众有利益,寰意为广泛无边。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科举选拔制度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理想,即希望通过公正、清明的选拔方式来发现和培养人才,从而造福社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菁山梅花盛开予独未之知十一月二十二日周元举察院饷数枝以诗三首为谢·其二
冬早寒轻测测天,疏枝明秀忽来前。
土酥结色神仙种,冰麝分香造化权。
三白共惊千树发,一年都占百花先。
巡檐索与冰姿笑,准拟携壶更击鲜。
高君贽兼数职奔走疲甚以诗劳苦之
晓鼓逢逢天未白,呼火摄衣干典客。
青衫手板阶石前,磬折擎拳若无骨。
还将束矢听情伪,更向团丝分枉直。
糟浆逆鼻走兵厨,播糠眯目司平籴。
翩翩轻舆行若飞,濯濯单纨汗如涤。
趋局何曾过八塼,端居未暇移百甓。
归家往往犬迎吠,得肉时时鸟攫食。
长材要自万鹏程,初筮聊淹一鸡肋。
径须黾勉弹其冠,未用低佪尤此帻。
左冯旧事今复继,敏手州人惊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