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和前韵见贻复次韵二首·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生活态度。首句“蒲团枯几度春秋”以“蒲团”这一佛教修行的象征物,隐喻诗人历经岁月的洗礼,饱经沧桑。而“枯”字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自笑沐猴骑土牛”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沐猴”,即猴子洗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或行为的自我解嘲,同时也暗含了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骑土牛”则可能象征着在现实生活中艰难前行,或是对某种传统、习俗的遵循,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反思。
“奇病撩人仍止酒”一句中,“奇病”不仅指身体上的疾病,更可能暗喻精神上的困扰或心灵的创伤。面对这样的困扰,诗人选择“止酒”,即戒酒,或许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抗生活的压力与痛苦。
最后一句“问君何计可攻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内心愁苦的渴望,同时也向读者发出了一个疑问,引人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愁绪与挑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六天道
天意日平,圣心奚卼。水静晰形,镜虚明发。
恬寂俞俞,尧宫舜阙。天乐天和,去垒除矹。
通于万物,有始有卒。流为五末,无本自竭。
先后尊卑,千古未滑。五变形名,九变赏罚。
道德所生,其序难越。辩士一曲,旁穿谬掘。
十二经言,从兹久淈。击鼓求亡,仁义是揭。
士成刺老,牛马相讦。知巧虽存,窃机乃发。
轮扁问桓,古人既歇。糟粕虽存,心口空咄。
道之在天,惟恍惟惚。传之于书,若存若没。
至人和光,如日照月。吾师吾师,天根月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