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雨不止二首·其二》
《春雨不止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春雨如毛又似埃,云开还合合还开。

怪来春晚如许无赖桐花领取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春晚(chūn wǎn)的意思:春晚是指中国新年期间在晚上举行的盛大演出。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怪来(guài lái)的意思: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事情

合合(hé hé)的意思:指和谐、融洽的样子。

来春(lá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到来或春季的来临。

领取(lǐng qǔ)的意思:领取指的是接受或获取某种物品或权利。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晚寒(wǎn hán)的意思:晚寒指的是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寒冷天气。

无赖(wú lài)的意思:指言行不守礼法,不讲道义,不守诺言的人。

注释
春雨:春天的雨水。
如:像。
毛:细小的毛发。
埃:灰尘。
云开:云层散开。
还:又。
合:聚合。
怪来:难怪。
春晚:晚春时节。
寒如许:如此寒冷。
无赖:令人意外。
桐花:梧桐树的花朵。
翻译
春雨细密如毛发又像尘埃
云层时开时合,循环往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细雨景象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复强调了春雨的连绵不绝。"春雨如毛又似埃"将春雨形容得既纤细又充满,给人以柔和而丰富的感觉。紧接着"云开还合合还开"则展示了天气多变,春雨来去无常的情景。

诗句中的"怪来春晚寒如许"表达了对春日迟迟不至、冷风依旧的困惑和不解,而最后一句"无赖桐花领取来"则转而用"无赖"二字形容春天,似乎在责备春天不守信义,却又不得不接受桐花的到来。这样的情感流露,既有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无奈,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到来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丰富,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雨纷飞、时光易逝的意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是一首情调婉约、意蕴深长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
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
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
搜贤报国吾何敢,欲补空疏但有勤。

(0)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

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
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
景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
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
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
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

(0)

次韵邦直见答二首

真能一醉逃烦暑,定胜三杯御腊寒。
自有诗书供永日,莫将丝竹乱风滩。
舞雩何处归春莫,叩角谁人怨夜漫。
闻道丹砂近有术,锱铢称火共君看。
五斗尘劳尚足留,闭门聊欲治幽忧。
羞为毛遂囊中颖,未许朱云地下游。
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亦赋登楼。
羡君幕府如僧舍,日向城隅看浴鸥。

(0)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

春风欲尽无寻处,尽向南园芍药中。
过尽此花真尽也,此生应与此花同。
春来便有南园约,过尽春风约尚赊。
绿叶成阴花结子,便须携客到君家。

(0)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

稷下诸公今几人,三为祭酒发如银。
梁王宫殿归留钥,尚父山河属老臣,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0)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

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
桥底荷花无限思,清香乞与路人知。
淤田水浅客来迟,解舫都门问几时。
谁道两京鸡犬接,差除屈指未曾知。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