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隐居生活中的平和与满足。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两句讲述了诗人在自己的隐居之地种植竹子和兰花,并且这些植物已经长成了,可以为他提供清凉的阴影。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好,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精心打理与期待。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这两句通过对比老铜钟和古柳树的情形,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老铜钟还保持着往日的声音,而古柳树却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的“心”。这是诗人对于岁月变迁的感慨,也是他隐居生活中对过去记忆的一种留恋。
“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生活和夜晚的悠闲。他在读书写作时,如果遇到了美好的诗句,就会像品酒一样,感到满足并增加饮用的乐趣。同时,他也享受着夜晚的安静,贪婪地沉浸于炉火带来的温暖直到深夜。
“篝灯聊点校,春水没衣砧。”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夜间学习和生活场景的一种描绘。他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或写作,同时外面春天的河水已经开始泛滥,甚至能洗濯衣物。这里传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各个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