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身已老,但觉意增深。
捉麈谁能话,扶筇可细寻。
此诗《观化堂编校旧书(其二)》由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晚年在书房中与书籍相伴的生活场景,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深厚情感。
首句“翰墨他生业”,诗人以“翰墨”代指书写和文学创作,暗示自己一生致力于文字事业,即使在晚年,这份热爱依然不减。接着,“山林晚岁心”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那知身已老,但觉意增深。”这两句转折,点明了诗人虽已年迈,但内心对学问的追求却更加深刻,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捉麈谁能话,扶筇可细寻”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书房中,或轻握麈尾(古代文人手持的拂尘),或扶着竹杖细细翻阅书籍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他沉浸于学问之中的专注与虔诚。
最后,“晚来庭鹊喜,似恐有归音”以傍晚时分庭院中喜鹊的叫声为喻,象征着诗人期待着某种消息的到来,可能是关于学术研究或是人生哲理的领悟,隐含着对未来知识探索的期待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幽兰生深谷,靡靡多容光。
众草虽共长,安得比其芳。
修丛泛光风,紫蕤明朝阳。
岂徒媚春色,特以持贞良。
幽閒意自得,婉淑情不伤。
忽然商飙发,肃肃飞严霜。
卉木竞凋谢,山林亦荒凉。
惟兹一寸芳,枯槁犹馨香。
岂同桃李花,零落随风扬。
小草有坚操,虽死而不亡。
佳人在空谷,遭时不平康。
能以礼自持,与世扶纲常。
我歌幽兰诗,楚调悲中肠。
掩抑发鸣琴,声尽馀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