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其一》
《□□·其一》全文
唐 / 李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明时奉遣别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

春风不解乡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江月(jiāng yuè)的意思:指江河上的月亮,比喻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解传(jiě chuán)的意思:传说的真相被揭露或解开。

客愁(kè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他乡或离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乡信(xiāng xìn)的意思:指乡村之间的书信往来。也用来比喻亲友之间的书信往来。

行至(xíng zhì)的意思:到达某个地方。

注释
明时:清明的时代。
奉遣:被派遣。
黄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南渡头:长江南岸的渡口。
春风:温暖的春风。
乡信:家乡的消息。
江月:江上的月亮。
客愁:旅人的思乡之情或忧虑。
翻译
在清明的时代,我被派遣离开黄州,行进到汉阳的南渡口。
春风无法传递家乡的消息,只有江月特别照亮了旅人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邕的作品,表现了诗人离别时的愁绪之情。首句“明时奉遣别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明亮的早晨被命令离开黄州,行至汉阳城南的渡口。此处“明时”不仅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之明朗。

接着,“春风不解传乡信”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春风在这里成了传递信息的媒介,然而它无法带来家乡的消息,这种隔绝让诗人更加怀念。

最后,“江月偏能照客愁”一句,通过月亮映射在江面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旅途孤独和对远方家园的深深思念。这里“偏能”二字,既强调了月亮对客愁的特别关注,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苦和乡愁之深。

作者介绍
李邕

李邕
朝代:唐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猜你喜欢

候潮之定海

江楼歌罢酒方醒,画舰如飞带晓星。

万浦晴晖蛟浪赤,两关秋色虎岩青。

沈浮白日漂长剑,汗漫神州憩小亭。

白发何人犹下钓,寂无车马到沧溟。

(0)

懊憹歌

白航张青帆,载侬欢子去。

风生柳树间,飘扬落何处。

(0)

雨夜

奔林风作势,彻夜雨倾盆。

钟响欲沈寺,鸡啼如隔村。

将无伤晚稼,何以聚秋屯。

墙圯生多盗,应违席掩门。

(0)

寄子

忍别思何处,临平下第辰。

两湖容面热,独树守家贫。

场屋无文字,衣冠即鬼神。

可宁念衰老,岁晏在风尘。

(0)

江行·其二

春江可怜色,况复柳条青。

风定橹声细,潮归水气腥。

窗中望东海,云里辨南屏。

诗思朝霞变,风尘眼一醒。

(0)

严州石楼寺

空山石楼寺,万壑到松门。

殿塌丹青改,碑残姓字尊。

循林新燕语,破壁野蜂屯。

清净空王法,由来不耐烦。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