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四十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脱的意境。"是柱不见柱,一句超今古",这里的"柱"可以理解为世间的一切现象或事物,诗人通过"不见柱"的表述,暗示了超越表象、洞察本质的智慧。"一句超今古"则强调了这智慧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它超越了时间的限制,适用于古今。
接下来的"夜来石公山,有个欢喜处",将场景转换至自然之中,"石公山"可能象征着内心的静谧之地,"欢喜处"则表达了在静观自然、内心澄明时所体验到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并非外在事物带来的短暂欢愉,而是源于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和内在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中追求的超越世俗、直指本心的修行境界,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理念。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世界,寻找那份永恒的喜悦与平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其四
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
已复回商飙,凉意浮郊墟。
自成松菊趣,不杂轩冕居。
悠悠鸟脱罟,局局兔守株。
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
元亮抱至道,诗发道之馀。
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虚。
冥想田园归,其乐无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