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民为利,先求正所妨。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尔(bù ěr)的意思:不是你,不属于你
纷更(fē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纷纷扰扰地更换守夜的人,比喻事务繁忙、纷乱不堪。
更初(gēng chū)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发展或变化的初期阶段。
交章(jiāo zhāng)的意思:指文书、文件等交接、传递。
明光(míng guāng)的意思:明亮的光芒,指光明正大、公正无私的品质。
旁午(bàng wǔ)的意思:指事物的位置、时间或次序紧邻、相连。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求正(qiú zhèng)的意思:寻求正确的道路或方法,追求真理或正义。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下议(xià yì)的意思:指在讨论或决策之前,先进行初步的讨论或商议。
自伤(zì shāng)的意思:指自己给自己造成伤害或损失。
- 注释
- 民为利:百姓的福祉。
正所妨:阻碍公正的事物。
纷更:频繁更改。
旁午:交错纷繁。
毛安傅:比喻根基不稳,像毛发一样轻浮。
体自伤:自身会受到伤害。
西南馀弊:西南地区的遗留问题。
明光:指朝廷或皇帝。
- 翻译
- 想要为百姓谋福利,首先要消除那些阻碍公正的事物。
刚开始讨论改革措施时,各种意见交错复杂。
如果不这样,就像毛发安逸而忽视了根基,自身的健康会受到损害。
西南地区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我将回去向朝廷明理阐述。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文同所作,名为《送尧夫二章(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文同在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欲与民为利,先求正所妨。" 这两句表明作者希望能够与民同乐,但首先要解决那些阻碍着人民福祉的问题。这反映了文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纷更初下议,旁午遂交章。"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官僚政治中的场景,显示出一种急迫的沟通和奏章的递交。在这里,“纷更”指频繁地变换,可能暗示着政事的繁忙或朝令夕改的局面。
"不尔毛安傅,其如体自伤。" 这两句中的“尔”字表明诗人在直接对话对象说话,可能是在劝说对方要有所作为,不要碌碌无为,以免内心受到伤害。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于朋友的关切和期望。
"西南馀弊在,归为对明光。" 最后两句中的“西南”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方向,而“馀弊”则是残余之事。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希望,即便是远方的瑕疵,也应努力去补救和改正,以对得起那明亮的阳光。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别的感慨,表现了文同对社会、政治以及个人发展的深刻思考。他的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透露出一股不甘平庸、渴望作为的精神力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
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辽阳桑欲乾。
秋云粉絮结,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无用鏖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