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听雨》由明代诗人秦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的独特情境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独坐虚堂听雨声”,开篇即点明了场景——一位孤独的诗人独自坐在空荡的厅堂中,倾听窗外的雨声。这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感。雨声在这样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大自然最直接的情感流露,与诗人的心境产生了共鸣。
接着,“不堪屋角鹁鸠鸣”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层次。鹁鸠的鸣叫本是自然界常见的声音,但在雨夜的背景下,却让诗人感到难以忍受。这或许是因为雨声与鸣叫声交织在一起,使得原本就略显凄凉的环境更加增添了几分哀愁,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凭谁一扫长空翳,放我溪南柱杖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他似乎在呼唤着能够清除心灵阴霾的人或力量,希望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去往溪南,拄着拐杖自由行走。这里的“长空翳”象征着束缚与压抑,而“溪南柱杖行”则代表了对自由与解放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一设想,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现实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听雨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在雨声与鸣叫声的交织中,诗人既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又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深切渴望,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饮黄白仲娑罗馆兼柬屠纬真使君
主人避客栖空谷,长日柴门稀剥啄。
我来欲證大因缘,袖中片刺烦童仆。
仓皇倒屣出相迎,青眼相看无世情。
狂来叱咤千夫废,醉后雄谈四座惊。
吾曹本是玄都客,当日同因酒过谪。
行满何须恋世缘,功成依旧归仙籍。
色相由来非我身,凡夫谁识有真人。
片时结搆成炉鼎,一粒玄珠守谷神。
仙师授我还丹秘,逢人岂肯轻开示。
能将神气返虚空,自有灵光照天地。
黄白仲,屠纬真,暂时踪迹落红尘。
何时打得虚空碎,同出青天驾鹤轮。
丧车行
岁序当杪冬,鸡鸣闻巷哭。
填衢广柳车,载道残魂木。
哀哀薤露声,炯炯方相目。
骨肉有馀悲,亲朋寡颦蹙。
当其在世时,营营苦不足。
百年同隙驹,一梦同蕉鹿。
灵爽归山丘,枯髅别华屋。
城郭不相容,弃之邙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