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北雁(běi yàn)的意思:指北方的候鸟,特指大雁。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别的人。
长途(cháng tú)的意思:指路途遥远,旅途劳累。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刁斗(diāo dǒu)的意思:形容人狡猾、狡诈。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金阙(jīn què)的意思:指帝王宫殿前的金阙门,比喻极其崇高、难以企及的地位或宝贵的机会。
京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国都,也可用于形容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人。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冷月(lěng yuè)的意思:指寒冷的月光,多用来形容寂静、冷清的夜晚。
旄头(máo tóu)的意思:指旗帜的顶端,也泛指旗帜。用来形容人的威风和威严。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年金(nián jīn)的意思:指年岁增长而增长的财富或收入。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乡关(xiāng guān)的意思:指离别时的情感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游兵(yóu bīng)的意思:指没有固定编制、没有统一指挥的士兵,也用来形容行动自由、无拘束的人。
辕门(yuán mén)的意思:指家庭或团体的门户,也指官府的大门。
云情(yún qíng)的意思:指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清楚。
- 鉴赏
这首《秋宵月夜》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刁斗烽烟处处惊,长途来往尽游兵。”开篇即以“刁斗”和“烽烟”渲染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暗示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大地,而“长途来往尽游兵”则点明了战事频繁,士兵们在四处奔波,为保卫国家而奋斗。这两句通过战争的背景,展现了动荡的时代特征。
颔联“那堪冷月寒砧夜,又听西风北雁鸣。”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冷月高悬,寒砧声声,西风吹过,北雁南飞,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这里的“冷月寒砧夜”与“西风北雁鸣”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哀愁。
颈联“京国几年金阙梦,乡关何处白云情。”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经历了多年的京城生活后,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但这种情感却无处寄托,只能化作“白云情”,飘荡在遥远的天空中。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对故乡的思念比作飘浮的白云,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尾联“愤来按剑辕门坐,愁对旄头斗外横。”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愤慨与忧虑。在军营中,诗人按剑而坐,面对着外敌的威胁,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里的“旄头”指的是星宿,古人认为旄头星预示着战争,诗人将其与“斗外横”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综上所述,《秋宵月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美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