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其一》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饥蚕未得食,宛转自持

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

老蚕不复食,矫首所思

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矫首(jiǎo shǒu)的意思:矫正颈项,形容人的态度高傲自大。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所思(suǒ sī)的意思:所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思考问题时的状态,表示思虑周详、深思熟虑。

宛转(wǎn zhuǎn)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的转折婉转、曲折动人。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自持(zì chí)的意思:自己克制,不依赖他人。

有所思(yǒu suǒ sī)的意思:有所思指的是思考、有所想法。

注释
饥蚕:形容非常饥饿的蚕。
宛转:形容动作不稳或心情不安。
自持:自我控制。
食蚕声:蚕吃桑叶的声音。
无复知:不再有感知。
老蚕:年老的蚕。
矫首:抬头。
三蚕意:画中的三只蚕所表达的寓意。
使者:传达信息的人。
翻译
饥饿的蚕还未得到食物,翻来覆去无法自控。
蚕吃桑叶的声音像雨滴落,只顾着吃却不再有知觉。
年老的蚕不再进食,抬头似乎在深思什么。
你画了三只蚕的图,却不知这使者是谁所派来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蚕儿觅食的情景和画家王生所画三蚕的寓意。首句“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生动地刻画了饥饿的蚕儿因无法觅食而扭动挣扎的状态。接下来,“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蚕儿大量进食时的声音,仿佛连绵的雨声,然而它们沉浸在吃食中,浑然忘我。

“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则转向了画面中的老蚕,它不再进食,而是抬头凝望,似乎在深思。诗人借此暗示画中的老蚕可能寓言着某种哲理或故事,引发观者的思考。

最后两句“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诗人直接点出画作的主题,询问画中三只蚕究竟象征何种使者,引人遐想,也表达了对王生画艺的赞赏以及对画中深层含义的好奇。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农事文化的关注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长年

长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诗胜旧诗。

十亩野塘留客钓,一轩春雨对僧棋。

花间醉任黄莺语,亭上吟从白鹭窥。

大盗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

(0)

送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0)

赠毛仙翁

冰霜肌骨称童年,羽驾何由到俗间。

丹灶化金留秘诀,仙宫嗽玉叩玄关。

壶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烟霞白日闲。

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0)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0)

和裘笙白孝廉秋夕忆永丰景物见怀韵·其二

犹记离筵袂未分,狂歌相对正微醺。

楼前花萼临秋水,画里江城倚夕曛。

桐老凤巢空滴雨,天高鹗路欲盘云。

瀛洲何日重携手,指点家山话故群。

(0)

庐山天池寺联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