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稌已足菑畬愿,衣线能忘簠簋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丝(bìn sī)的意思:指人的鬓角的头发,用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春满(chūn mǎn)的意思:春天充满了希望和喜悦,形容事物蓬勃发展或充满生机。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黄冠(huáng guān)的意思:指年轻人在学术或事业上非常有成就,超过了同龄人。
结茅(jié máo)的意思:指结交朋友,结成亲密的关系。
茅山(máo shān)的意思:指道家的一派,也泛指道家修行的地方。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鸣蛙(míng wā)的意思:指无知者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吹自擂。
相宜(xiāng yí)的意思:适合;相符合
野服(yě fú)的意思:指非正式、粗糙的服装或行为方式。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鱼轩(yú xuān)的意思:指人物聚集的场所或居所。
总相(zǒng xiāng)的意思:总的来说;总体上看
黄冠野服(huáng guān yě fú)的意思:指古代帝王的服饰,比喻华丽奢华的衣服。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听春雨为茅山道士思亲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首句“茅山听雨结茅茨”点出地点和情境,茅山道士在雨声中居住简陋的小屋,流露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次句“意恐红尘惹鬓丝”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忧虑,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坚守。
“步鹤紫苔春满径”写出了春天来临,小径上青苔蔓延,象征着生机与宁静,而“鸣蛙绿水夜平池”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蛙声与绿水相映成趣。诗人借此寓言,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平和。
“粳稌已足菑畬愿”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满足,菑畬是指耕种后的休耕,这里暗含了对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衣线能忘簠簋思”则以朴素生活为乐,不执着于物质享受,体现了道教的清心寡欲。
最后两句“綵袖鱼轩今已矣,黄冠野服总相宜”感慨世事变迁,昔日华丽的生活已经不再,如今身着道袍,过着简朴的野服生活,正符合他的心境和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