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邯郸(hán dān)的意思:指虚妄的梦想或幻想,也可以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或理想。
金华(jīn huá)的意思:指财富充裕、繁荣昌盛的景象。
九路(jiǔ lù)的意思:指多方面、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向或途径。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门洞(mén dòng)的意思:指学问、技能、知识等的入门或基础。
千门(qiān mén)的意思:指非常多的门派或流派。
雀台(què tái)的意思:雀台是指小鸟停歇的高台,比喻权势短暂、虚弱无力。
若非(ruò fēi)的意思:如果不是;要不是
铜雀(tóng què)的意思:指古代宫廷中的铜制乌鸦和雀鸟,用来装饰宫殿。比喻官员贪污受贿,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不忠于职守。
箫管(xiāo guǎn)的意思:箫管是一个指代音乐乐器箫和管的合成词语,用来比喻掌握和控制权力或者职位。
轩车(xuān chē)的意思:指豪华的车辆或车马奔驰的盛况
映日(yìng rì)的意思:映照着太阳的光芒,形容光辉灿烂、美丽动人。
金华殿(jīn huá diàn)的意思:指官场中的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现象。
洛阳才(luò yáng cái)的意思:指具有才华和智慧的人。
铜雀台(tóng què tái)的意思:指古代宫殿中供奉神灵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官场中的权力核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台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独特审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登高所见的广阔景象与内心的感慨巧妙融合。
首句“试出金华殿,聊登铜雀台”,以“试”字表达了一种尝试、探索的心态,暗示了诗人可能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期待。金华殿与铜雀台均为古代名胜,此处用以象征高台,既点明了地点,也暗含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接着,“九路平如掌,千门洞已开”,通过“九路”与“千门”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开阔、宏大的视觉效果,仿佛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辽阔的画卷。这里的“平如掌”与“洞已开”不仅描绘了地面的平坦与门户的敞开,更寓意着心灵的豁然开朗与视野的无限延伸。
“轩车映日过,箫管逐风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动态的场景。阳光下,豪华的车辆穿梭而过,音乐随着微风飘扬,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宁静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物质世界的繁荣,也暗示了精神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若非邯郸美,便是洛阳才”,以邯郸与洛阳两地的美名,表达了对登高所见之景的赞美。邯郸与洛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文化与艺术的中心,此处用以形容高台之美,既是对景色的极高评价,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的某些侧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寓·其六十七
梓人职绳墨,砻削器不居。
一朝搆栋宇,群役环向之。
斧斤视规画,刀锯闻指挥。
逾时大厦成,名姓乃上书。
始知君相任,所职在无为。
讲求经国要,综理元化机。
百工苟无旷,庶绩乃咸熙。
功成天下贺,周召与同归。
感寓·其三十八
富贵亲戚惧,贫贱父子离。
骨肉尚如此,何况他人为。
季子昔未遇,憔悴面目犁。
一朝佩相印,革车千乘随。
揣摩发雄辨,抵掌惊愚痴。
还过洛阳境,父母为道除。
蛇行伏妻嫂,局促一何卑。
季子不足道,薄俗堪长吁。
长安有狭邪
长安有狭邪,径微捷于矢。
白马两贵游,鸣珂耀金紫。
为问过者谁,云是许与史。
日晚宴高堂,华筵盛罗绮。
嬖奴舞巴渝,美人歌北里。
列座促飞觞,笙竽沸人耳。
平明甲第开,趋者众若市。
炙手手可热,庇身身可庇。
孰知东墙生,游心天地始。
秋雨响疏桐,萧然闭门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