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绝句·其七》全文
- 注释
- 此理:这个道理。
寻常:平常。
岂:难道。
不:不。
奈何:为何,为什么。
人:人们。
反思:反过来思考,自我省察。
故:所以。
应:应该。
指掌:了如指掌,清晰明白。
从:跟随,听从。
君:您,对方。
示:展示,说明。
想:想来,推测。
亦:也。
于斯:在这里。
勿:不要。
更:再,进一步。
疑:怀疑。
- 翻译
- 这道理难道平常不明显吗?
为什么人们却不反思呢?
- 鉴赏
此诗节选自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论语绝句》。这四句话是对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论语》的进一步阐释和赞美。在这里,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常理或普遍真理的探寻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们不够重视这些基本道德原则的担忧。
"此理寻常岂不如" 这一句表明诗人认为某种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被人们所接受。"奈何人不反思之" 则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批评,因为这些普遍真理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故应指掌从君示" 这句话中,“指掌”意指直接、明确地展示或教诲,而“从君示”则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孔子的教导来引领人们。最后一句 "想亦于斯勿更疑" 强调了对这些道德原则的信任,不应再有更多的疑虑。
这四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尊崇,以及对于传播和实践这些理念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希望通过提倡孔子的教诲来改善人的行为和社会风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寓谷亭二首·其一
幽兰出佳谷,托根岐路傍。
路傍多风雨,侵凌良独当。
榛荆杂菅茅,纷纷遥相望。
白日万里远,腐草流萤光。
感此忽求怀,冰炭入我肠。
千古旷达人,去住贵能忘。
松菊有良侣,谅兹非故乡。
安得垂天翼,附之东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