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语绝句·其七》
《论语绝句·其七》全文
宋 / 张九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此理寻常不如奈何人不反思之。

故应指掌从君示,想亦于斯勿更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反思(fǎn sī)的意思:对过去的行为、想法或决策进行深入思考和审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改进自己。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于斯(yú sī)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境地。

指掌(zhǐ zhǎng)的意思:指掌意为指手掌,表示非常熟悉或了解。形容对某个事物或领域非常了解,掌握得很好。

注释
此理:这个道理。
寻常:平常。
岂:难道。
不:不。
奈何:为何,为什么。
人:人们。
反思:反过来思考,自我省察。
故:所以。
应:应该。
指掌:了如指掌,清晰明白。
从:跟随,听从。
君:您,对方。
示:展示,说明。
想:想来,推测。
亦:也。
于斯:在这里。
勿:不要。
更:再,进一步。
疑:怀疑。
翻译
这道理难道平常不明显吗?
为什么人们却不反思呢?
鉴赏

此诗节选自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论语绝句》。这四句话是对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论语》的进一步阐释和赞美。在这里,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常理或普遍真理的探寻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们不够重视这些基本道德原则的担忧。

"此理寻常岂不如" 这一句表明诗人认为某种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应当被人们所接受。"奈何人不反思之" 则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批评,因为这些普遍真理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故应指掌从君示" 这句话中,“指掌”意指直接、明确地展示或教诲,而“从君示”则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孔子的教导来引领人们。最后一句 "想亦于斯勿更疑" 强调了对这些道德原则的信任,不应再有更多的疑虑。

这四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尊崇,以及对于传播和实践这些理念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希望通过提倡孔子的教诲来改善人的行为和社会风气。

作者介绍

张九成
朝代:宋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猜你喜欢

乡人送菊列之堂中

满堂秋色又年华,白白红红客到家。

不似东篱老陶令,只愁无酒对黄花。

(0)

自睢阳入梁有怀何雁峰宪副

云间遂作三秋别,濠上相为一宿淹。

人世百年悲喜共,客程千里雨晴兼。

棠阴鹤乳思方去,玉节金符令更严。

后夜梁园回首望,鼓城山月水晶帘。

(0)

春日斋居对雪

尽日风云扫不开,雪花如剪下高台。

几家菜麦春犹浅,何处渔樵晚正来。

去路欲迷南过雁,馀寒尚阻北枝梅。

病来辞赋浑忘却,惭愧梁园授简才。

(0)

县衙随班

幄殿高悬绛节朝,龙纹浮动瑞烟飘。

地当东海开黄道,仗倚中天切紫霄。

花县千城临禹贡,华封万口祝唐尧。

年时正忆胪传里,玉笋金铺具百僚。

(0)

寓谷亭二首·其一

幽兰出佳谷,托根岐路傍。

路傍多风雨,侵凌良独当。

榛荆杂菅茅,纷纷遥相望。

白日万里远,腐草流萤光。

感此忽求怀,冰炭入我肠。

千古旷达人,去住贵能忘。

松菊有良侣,谅兹非故乡。

安得垂天翼,附之东南翔。

(0)

饮涧西桥同谷王贞伯子山闻持树

石桥碧涧又斜晖,人有高情寄翠微。

入坐秋声催叶下,当杯宿鸟乱云归。

僧无俗韵供排笑,酒散凉风恣指挥。

昏赤穿林灯影细,草头零露遍濡衣。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