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天 师 侍 晨 追 封 妙 济 真 人 林 灵 素 像 赞 宋 /白 玉 蟾 大 宋 天 师 林 侍 晨 ,飞 罡 蹑 纪 召 风 霆 。四 十 五 年 人 事 足 ,中 秋 归 去 月 三 更 。
- 翻译
- 大宋时期的天师林侍晨,施展法术召唤风雨雷电。
他已经五十多岁,人生经历丰富,中秋节夜晚准备回家,时值三更天。
- 注释
- 大宋:指北宋或南宋时期。
天师:道教中的高级道士。
林侍晨:诗人提到的具体人物。
飞罡:道教术语,指飞行的法力。
蹑纪:追踪宇宙法则。
召风霆:召唤风雨雷电。
人事足:经历丰富,人生阅历多。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
归去:回家。
月三更:深夜,约在十一时至一时。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天师侍晨追封妙济真人林灵素像赞》。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林灵素这个人物的赞美。
"大宋天师林侍晨,飞罡蹑纪召风霆。"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道教天师在清晨进行某种仪式的情景,"飞罡蹑纪"指的是道教中的法术,能够呼风唤雨,显示出这位天师的神通广大和道法高深。
"四十五年人事足,中秋归去月三更。"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林灵素四十五年的修行感到满足,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中秋之夜返回的宁静氛围,"月三更"指的是夜晚的三更时分,即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这段时间通常是最为寂静的。
整首诗通过对林灵素的赞美和对道教修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夜泛舟
苦雨连日夜,佳月遭薄蚀。
晚风散积霭,水天忽改碧。
江皋放幽步,露下襟袂湿。
划然湖海兴,如骥不受勒。
扁舟系枯柳,渔子眠已熟。
唤起勿作难,解缆破秋色。
移我坐空旷,四顾竦毛骨。
山空木叶脱,岸断石脚出。
舍舟访邻叟,醉卧不纳客。
何必见安道,意行无适莫。
书生亦底事,忍冻犯蛟窟。
可怜穷事业,坐恐清景失。
归来定何得,索酒更深酌。
上士不言喻,下士笑局局。
太白下羌江,苏仙游赤壁。
风流共一时,作诗记今夕。
佳人歌
淡傅粉,浅画眉,鬓边休插桃花枝。
白面郎君马如箭,回头再盼情依依。
文君未识相如面,朱弦声里犹相恋,风流胜事千古传。
宁如文君当时深深深处深庭院,临邛亦免王孙怨。
佳人佳人休捲帘,门外落花春正甜。
绣床午困语声寂,博山篆冷香频添。
佳人噫,佳人吁,今人安得人人思秋胡,黄金不认真丈夫。
水调歌头·其七与小饮
抚床多感慨,白发困风烟。
出门有碍,更堪寒暮雪飞天。
君弃一盂一衲,奔走五湖清海,杯度不乘船。
来访山中友,□□□□竿。看人间,谁得似,谪仙闲。
生涯不问,留情多在酒杯间。
剪烛西风谈笑,零落一尊相对,不觉已更残。
回首功名事,笺记谢任安。
念奴娇·其八
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
岁晚却蒙昆体力,世业工修鞋底。
曾裂白麻,曾涂墨敕,谪堕俄徵起。
鼎湖龙去,老臣何以堪此。
回首当日遭逢,譬如春梦,误入华胥里。
推枕黄粱犹未熟,封拜几王侯矣。
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
先人书在,尚堪追补遗史。
梅花曲·其三
浅浅池塘。深深庭院,复出短短垣墙。
年年为尔,若九真巡会、宝惜流芳。
向人自有,绵渺无言,深意深藏。
倾国倾城,天教与、抵死芳香。
袅须金色,轻危欲压,绰约冠中央。
蒂团红蜡,兰肌粉艳巧能妆。
婵娟一种风流,如雪如冰衣霓裳。
永日依倚,春风笑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