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嗟独割,空引助庖名。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日(dào rì)的意思:指道德修养高尚、品行端正,日子过得很好。
伐国(fá guó)的意思:指用武力征服或攻打其他国家。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高文(gāo wén)的意思:高尚的文化修养和才华。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黄初(huáng chū)的意思:指事物刚开始形成或发展的初期阶段。
家室(jiā shì)的意思:指家庭和家族。
马卿(mǎ qīng)的意思:指官职高、权势重的官员。
前书(qián shū)的意思:指事先预先写好的书面材料或文字,用以提前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善谑(shàn xuè)的意思:善于开玩笑或戏弄他人。
蜀郡(shǔ jùn)的意思:指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人。
台客(tái kè)的意思:台客是指台湾地区的年轻人,特指以使用台湾方言和文化特色为主要特征的年轻人。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阳台(yáng tái)的意思:指房屋建筑物外突出的平台,供人休息、观景等。
扬波(yáng bō)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波浪高涨,也比喻声势浩大,影响广泛。
瑶琼(yáo qióng)的意思:形容珍贵宝贝或美好事物。
游道(yóu dào)的意思:指人们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所走的道路。
杂佩(zá pèi)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为不正派,不正直。
簪缨(zān yīng)的意思:指担任重要职务或担负重大责任。
知游(zhī yóu)的意思:知道游历的人。形容见多识广、博学多闻。
- 鉴赏
这首诗《答贺属诗》由隋朝诗人王胄所作,通过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外黄初邸客,蜀郡晚琴声”,以“外黄”与“蜀郡”两地相隔,象征着友情的跨越与距离感,而“初邸客”与“晚琴声”则分别描绘了友人初至与离别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琴声作为古代文人雅士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这里更添了几分怀旧与思念的意味。
颔联“本欲从张耳,何曾说马卿”,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张耳与陈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而马卿则是汉初的文学家。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原本渴望追随英雄豪杰,实现远大抱负,但现实中却未曾提及马卿,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个人追求与社会环境的不匹配。
颈联“定知游道日,非是第如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感。诗人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实现游历四方的理想,但又意识到这并非简单的行走,而是充满挑战与未知的旅程。这里既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也隐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反思。
尾联“高文拟杂佩,善谑间瑶琼”,将诗歌比作珍贵的饰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与自信。同时,“善谑间瑶琼”也暗示了诗人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幽默与智慧,使得作品既富有深意,又不失趣味。
接下来的两联“前书言家室,末叙挂簪缨”,通过书信的内容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与社会身份的思考。前书着重于家庭生活,而后却未提及官场之事,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角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问仁宁伐国,扬波岂乱清”,这两句提出了道德与政治的抉择问题,诗人似乎在探讨个人道德原则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公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最后,“闻有阳台客,常留入梦情”,引用楚辞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壬午北上舟至馀杭值五月四日同年周舜中赵从之二宪伯预为节酒召饮呈谢·其二
脍鱼脯鹿酒行频,拜领台端意甚真。
客子忘归青眼旧,主翁先醉绿衣新。
援琴写别声多怨,击钵题诗句益神。
何事流莺还恰恰,不知绨念过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