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追求与实践,以及对灵岩寺摩顶松这一独特景观的感慨。首句“高松西指为求经”,以高耸的松树象征着对佛法经典的向往和追求,暗示着在精神层面的探索之旅。次句“般若真诠泯色形”,运用佛教术语“般若”(智慧)和“真诠”(真实解释),强调通过智慧的洞察,超越了物质世界的表象,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接着,“假使虬枝解更向”,通过假设性的表述,进一步探讨了修行者内心的转变与成长,即使面对曲折与挑战,也能保持坚定的方向。最后,“定知糟粕是青宁”,以“糟粕”比喻修行过程中的杂念与障碍,而“青宁”则象征着最终达到的宁静与清明,表达了通过不懈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相结合,既展现了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个人修行道路的启示,体现了诗人弘历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与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法语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
兀然无事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蓄一粒,逢饭但知骂。
世间多事,人事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受福田。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
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
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袴。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链。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
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
举头见日出,乞饭从头律。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
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细极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常秋。
山云当幕,夜月为勾。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月水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法语》【宋·黄庭坚】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兀然无事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粮不蓄一粒,逢饭但知骂。世间多事,人事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受福田。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袴。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链。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举头见日出,乞饭从头律。将功用功,展转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用心传。更有一语,无过直与。细极毫末,大无方所。本自圆成,不劳机杼。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常秋。山云当幕,夜月为勾。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月水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7167c6900983720643.html
和蒲泰亨四首
玉座天开旋北斗,清班鸟散落余花。
有人难立百官上,不为庙中羔兔蛙。
六舅以诗来觅铜犀用长句持送舅氏学古之余复
海牛压纸写银钩,阿雅守之索自收。
长防玩物败儿性,得归老成散百忧。
先生古心冶金铁,堂堂一角谁能折。
儿言觳觫持赠谁,外家子云乃翁师。
不著鼻绳袖两手,古犀牛儿好看取。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