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日长候,况当山静时。
隔林黄鸟唤,绕砌绿芜滋。
此处宜开卷,宁须谏宋琪。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书斋景象。首句“书斋秀而野”,既点明了环境的雅致与自然之气的融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超脱。接着“路便小栖迟”一句,以平易近人的口吻,描绘了诗人在此地稍作停留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空间的一次和谐对话。
“已是日长候,况当山静时。”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悠长与环境的寂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诗人通过对比“日长”与“山静”,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更突出了环境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隔林黄鸟唤,绕砌绿芜滋。”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黄鸟的啼鸣,不仅打破了静谧的氛围,也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泼;而“绿芜滋”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绿色蔓延,生机勃勃。
最后,“此处宜开卷,宁须谏宋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地读书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这里的“开卷”不仅是打开书籍,更是开启心灵的窗户,让智慧的光芒照亮内心。而“谏宋琪”则可能暗含着诗人对于某种教诲或启示的期待,或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有所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斋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热爱,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