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整(bù zhěng)的意思:不整指事物不整齐、不规整,形容杂乱无序。
触处(chù chù)的意思:触动到别人的痛处或敏感点。
淡烟(dàn yān)的意思:指烟雾很淡,形容景色或气氛清幽、宁静。
梵王(fàn wáng)的意思:指尊贵的僧人或佛教高僧。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何问(hé wèn)的意思:表示对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不加追问或探究。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鸟语(ni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晦涩难懂,像鸟语一样难以理解的语言。
蓬首(péng shǒu)的意思:头发散乱,像蓬松一样。
飘然(piāo rán)的意思:形容轻盈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然不(rán bù)的意思:表示肯定,不容置疑
日烟(rì yān)的意思:指太阳升起时的烟雾,比喻早晨或黎明时分。
若水(ruò shuǐ)的意思:指柔和、温润如水的气质或风格。
王城(wáng chéng)的意思:指帝王所居住和统治的城池,也泛指权力中心。
烟翠(yān cuì)的意思:形容山水景色美丽、宜人。
一纸(yī zhǐ)的意思:指一张纸,用来形容事物的轻微或短暂。
缘何(yuán hé)的意思:为什么,何故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 翻译
- 手杖和鞋子随意摆放,无需整理头巾,为何要询问梵王之城呢?
淡淡的烟雾中,翠绿的山峦像无数螺纹般皱褶,微弱的阳光下,薄如纸张的云雾消散。
隔着山岭,鸟鸣如同人的对话,风吹过之处,声音仿佛流水潺潺。
听说一犁之地就足够满足,笑着歌唱,蓬乱着头发为农夫送饭耕作。
- 注释
- 杖履:手杖和鞋子。
飘然:随意。
整巾:整理头巾。
缘何:为何。
淡烟:淡淡的烟雾。
翠湿:翠绿湿润。
千螺皱:无数螺纹般的皱褶。
微日:微弱的阳光。
隔山鸟语:隔着山岭的鸟鸣。
触处:处处。
风声若水声:风声像流水声。
一犁今已足:一犁之地已经足够。
蓬首:蓬乱的头发。
饷夫耕:为农夫送饭耕作。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雨后景色的诗,充满了自然意境和哲理思考。开头两句“杖履飘然不整巾,缘何问得梵王城。”通过对比手中的拐杖与不整的头巾,暗示着行者在山中漫游时的心态自由且超脱尘世,而“缘何问得梵王城”则是在探寻心灵深处的安宁之所,或许是对佛教净土思想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淡烟翠湿千螺皱,微日烟消一纸轻。”描绘了雨后山中的景色,烟雾迷蒙,山石潮湿,呈现出一种恬静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一纸轻”可能是指山中古寺的瓦片,或许是指诗人心灵上的某种超脱。
“隔山鸟语如人语,触处风声若水声。”则是在描绘山中的声音美景,其中“隔山鸟语如人语”给人的感觉是山谷间充满了生命的呼唤,而“触处风声若水声”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细腻感受,仿佛每一个触摸都能听到清澈的水流声。
最后两句“见说一犁今已足,笑歌蓬首饷夫耕。”透露出一种满足与乐观的情绪。一犁,即一次耕种,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欣赏,以及对劳作之美的肯定。这里的“笑歌”则是诗人内心的喜悦流露,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赞颂。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雨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安宁的哲学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鼎湖飞水潭同林宰平,明日宰平北返
鱼网挂高崖,密疏可盈尺。
忽尔修罟垂,千鱼落籍籍。
飞丝一翕张,秋山狭阔白。
俯作龙在潭,旁起虎蹲石。
落日碎丸丸,苍藤战格格。
长流净翠玉,喷沫湿玄翮。
不待寻声来,登山所莫逆。
经行游士眼,若视寻常迹。
虽陟磴百盘,未夺岭一席。
鼎湖不难到,良朋乃易隔。
寒光敛归树,伫立留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