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章法山房》
《题章法山房》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四壁羲文卦,曾因学易居。

今来三十载,只有一空庐。

境寂含群动,窗明纳太虚

无人玄理,梅竹翠扶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shānfáng
sòng / qiūkuí

wénguàcéngyīnxué

jīnláisānshízǎizhīkōng

jìnghánqúndòngchuāngmíngtài

rénxuánméizhúcuìsh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群动(qún dòng)的意思:形容人群或动物群体一起活动或移动的景象。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四壁(sì bì)的意思:指四面墙壁,形容环境狭小或局限。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羲文(xī wén)的意思:指古代帝王的文章、书信。

玄理(xuán lǐ)的意思:指深奥难解的道理或理论。

一空(yī kōng)的意思:完全空无一物或完全无效

只有(zhǐ yǒu)的意思:表示仅仅、唯一、只有

注释
四壁:周围的墙壁。
羲文卦:八卦图。
易:《周易》。
居:居住。
今来:现在回想。
三十载:三十年。
空庐:空房子。
境寂:环境寂静。
含:包容。
群动:万物活动。
窗明:窗户明亮。
纳:接纳。
太虚:天地之气。
无人:没有人。
悟:理解。
玄理:深奥的道理。
梅竹:梅树和竹子。
翠扶疏:翠绿繁茂。
翻译
四周墙壁上满是八卦图,我曾在这里研习《周易》。
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只剩下一间空荡的房屋。
环境寂静包容万物活动,明亮的窗户接纳天地之气。
无人能理解深奥的哲理,只有梅竹在清风中翠绿繁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深山中的居所,充满了对自然和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人自述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易经的学习,但现实中却只有一个空旷的庐舍。这反映出诗人的淡泊名利,以及对于物质生活的超脱。

“四壁羲文卦,曾因学易居。”这里的“羲文卦”指的是《易经》中的八卦图形,而“曾因学易居”表明诗人为了研究《易经》而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一个理想,即通过与世隔绝来深入探索文化和哲学。

“今来三十载, 只有一空庐。”这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成就的一种反思。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但诗人在物质上的收获却微乎其微,只有一个简陋的住所。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批判。

“境寂含群动,窗明纳太虚。”这里,“境寂”指的是环境的宁静,而“含群动”则意味着在这种宁静中包含了万物生长的活力。诗人通过“窗明纳太虚”的描写,表达了对宇宙之大和生命之美的感悟。

“无人悟玄理,梅竹翠扶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知识传承的担忧。尽管他在山中追求深邃的哲学和道德真理,但却发现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或继承他的智慧。梅竹作为常见的山林景物,此处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清高脱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修养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题巴西甘大夫年谱小像十首·其六

尺籍徵兵下,铜鱼使者章。

临淄十万户,一半戍渔阳。

(0)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其十

抚枕沈吟焦鹿,衔杯啸傲蠃螟。

已悟觉时是梦,还知醉里为醒。

(0)

路凤冈民部第中牡丹冬开寄题四首·其一

春风亭馆上公家,小至重开木药花。

不是秋分仙掌露,那因寒殢赤城霞。

(0)

山中奉寄太宰梦山杨公四首·其二

曾记都门祖帐开,驱将双鹤与归来。

只今养得修翎在,海上传书日几回。

(0)

送沈晴峰太史北上二绝·其二

时来公等共弹冠,直北浮云万里看。

莫笑故人生事少,五湖随处有渔竿。

(0)

送静上人还鸡鸣山二首·其二

杖锡新辞阙下归,从今出世有传衣。

经台到日春应暮,多少天花作雨飞。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