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雁荡山.宝冠寺》
《游雁荡山.宝冠寺》全文
宋 / 徐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寺基低且狭,半被石岩分。

水响常如雨,林寒忽聚云。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

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空房(kōng fáng)的意思:空房指的是没有人居住的房间或房屋。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僧家(sēng jiā)的意思:指僧人、寺庙或与僧人有关的事物。

石岩(shí yán)的意思:指坚硬、坚固的岩石。比喻坚强、顽强不屈。

注释
寺基:寺庙的基础部分。
石岩:巨大的岩石。
水响:流水的声音。
雨:比喻流水声。
林寒:寒冷的树林。
聚云:聚集云雾。
空房:空着的房间。
雁:大雁。
通荡:畅游或自由流动。
僧家:僧人的居所或僧团。
不云:未曾提及或描述。
翻译
寺庙的基地又低又窄,一半被岩石隔开。
流水声常常像下雨一样,树林里的寒气忽然聚集成云。
空荡的房间暂时有人住宿,半夜时分才听到大雁的叫声。
这个地方可以畅游,但僧人们却从未这样描述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游历雁荡山宝冠寺时所作,描绘了寺庙的独特环境和诗人所感。首句“寺基低且狭”,写出了寺庙坐落在地势低矮且狭窄的山石间,显得古朴而幽深。次句“半被石岩分”,进一步强调了山岩对寺宇的环绕,营造出一种险峻而静谧的氛围。

“水响常如雨”描绘了流水声仿佛持续不断的轻雨,增添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而“林寒忽聚云”则通过描绘树林在寒冷中聚拢云雾,展现了季节变换和山中气候的特点,给人以清冷之感。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两句,诗人寓情于景,夜晚住宿在空寂的房舍,听到雁鸣,更显孤独与静寂,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生命的律动。

最后,“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能够通达心灵,洗涤尘俗的理解,而“僧家却不云”则以反问的方式,暗示了僧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生活环境的禅意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宝冠寺的自然景观和禅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向往和领悟。

作者介绍

徐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次谒茶假寐之句

僻陋虽无车马喧,支颐时复抱愁眠。

我思蝶梦为园吏,君继云封作地仙。

茶碗捧来休怨后,诗坛哦罢敢争先。

形如槁木追南郭,隐几何妨效嗒然。

(0)

畴甫叔挽诗·其一

南渡几年里,深山谁力书。

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馀。

参斗明灯烬,湖江渴砚蜍。

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

(0)

用韵答厉辅卿·其一

坐穷无过客,失喜得吾侪。

材逸类淮海,诗清如简斋。

山明知玉气,水涸见霜涯。

期子进此道,为亲生好怀。

(0)

寄题叔父池亭

一壑久藏胜,数椽忽开亭。

方塘荫瓦影,净见鲂鲤行。

主人有嘉招,转柁失高城。

不知几摇兀,杙舟上峥嵘。

尊酒酌芳醁,园蔬煮柔青。

翩翩射鸭弓,一笑翻綵翎。

那知海陬侄,斗粟忘归耕。

馀生信萍梗,归梦识林坰。

涨水有回波,故乡岂无情。

一醉会有日,因之濯尘缨。

(0)

閒吟

千首诗轻万户侯,富如猗顿亦何求。

六义中间有至乐,不须苦作楚人骚。

(0)

赋张舍人抱啸堂五首·其三

不拥吴姝与赵姬,不笺尔雅作书痴。

只今抱膝缘何事,北望中原有所思。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