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彭 州 行 邑 道 中 宋 /李 石 四 月 少 雨 百 草 热 ,山 中 小 麦 皆 乾 枯 。溪 水 下 流 牛 缺 饮 ,连 耞 未 动 妻 典 襦 。而 谷 催 耕 鸠 妇 怨 ,早 得 一 雨 淋 汝 面 。老 夫 枕 书 卧 晚 凉 ,农 自 忍 饥 官 饱 饭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草(bǎi cǎo)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草药,也泛指各种各样的植物。
饱饭(bǎo fàn)的意思:吃饱饭,指满足基本需求。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老夫(lǎo fū)的意思:指年纪大的男性,多用于自称或自嘲。
连耞(lián jiā)的意思:连续不断地出现或发生。
乾枯(gān kū)的意思:指植物干枯,失去生机,也比喻事物枯燥无味,缺乏活力。
鸠妇(jiū fù)的意思:指贞节高洁、忠贞不渝的妇女。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小麦(xiǎo mài)的意思:指小麦作物,也可以泛指农作物。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枕书(zhěn shū)的意思:睡觉时将书作为枕头,表示对学习的执着和热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少雨,农作物干枯的景象。开篇“四月少雨百草热”,即点出了季节与自然状态之间的矛盾:四月本应是春雨绵绵的时节,但现实却是炎热少雨,导致百草枯黄。
接着,“山中小麦皆乾枯”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生产的困境。小麦作为重要农作物,其干枯更显现出天气变化对农业的严重影响。
“溪水不流牛缺饮”,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旱情带来的后果——连自然界的水源都不再流淌,牲畜无水可饮,更凸显出干旱的严峻性。紧接着,“连耞未动妻典襦”描述的是农民家庭的困窘,因缺雨而无法耕种,妻子只能典当衣物以维持生计。
“布谷催耕鸠妇怨”,则透露出劳作之人的不满与抱怨。春耕时节本应是繁忙的,但旱情让农民的辛勤工作无法展开,鸠妻(即田埂上的鸟)也似乎在诉说着这份无奈。
“早得一雨淋汝面”,这一句流露出对雨水的渴望。尽管前文描写了许多困境,但这里却表达了一种急切盼望,希望能早日降临甘霖,以解干旱之苦。
最后,“老夫枕书卧晚凉”转换了语气,从宏观的自然环境转向个人生活。诗人以“老夫”自称,枕着书籍安详入睡,这种宁静的画面与前文的焦虑形成对比,或许是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至于“农自忍饥官饱饭”,则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农民在饥饿中忍受煎熬,而官员们却食不尽欢,饱餐终日,这种反差强烈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与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间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天气变化带来的农业困境及社会不公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子诗何襄武
何生我懿亲,童稚肩相比。
令德奋鸿响,识曲听其旨。
既壮历周览,所遇无知己。
寥寥天壤间,落落竟复尔。
无乃眷吾徒,慷慨一相视。
及此理素业,含情各自媚。
荡涤喻中怀,愿言不朽事。
古道日以夷,谁复能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