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上辅周,文侯方用秦。
齐方入驺衍,梁邦来剧辛。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功勋(gōng xūn)的意思:指在战争、事业或其他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劳或成就。
公上(gōng shàng)的意思:指公务繁忙,事务纷杂。
胡尘(hú chén)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无拘无束,不拘小节的样子。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上辅(shàng fǔ)的意思:上辅是一个四字成语,意思是指辅佐上级,为其出谋划策。
王礼(wáng lǐ)的意思:指宴请客人时所用的珍贵礼品。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燕好(yàn hǎo)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才能非常出众。
瀛海(yíng hǎi)的意思:指广阔无边的大海,也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事物。
这首明代诗人祝允明的《金台》描绘了中国古代东南沿海的强大与西北边疆的稳定,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燕国对贤才的重视和对强国之道的理解。首句“东南控瀛海,西北压胡尘”象征着国家领土的辽阔与军事实力的威慑,召公辅佐周室与文侯启用秦国的历史背景,暗示了燕国对治国策略的借鉴。
“子丹养君子,不惜如花人”引用了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的故事,比喻燕国君主对人才的珍视,即使像花朵般娇贵的人才也愿意投入培养。接下来,“昭王礼郭生,崇台悬黄金”则提及燕昭王以重金招揽郭隗,表明其求贤若渴的态度。
“齐方入驺衍,梁邦来剧辛”列举齐国的驺衍和梁国的剧辛被燕国吸引,进一步强调燕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后两句“从来燕好士,彊国尚功勋”总结全诗,点明燕国历来尊重和倚重人才,认为强大的国家建立在功勋的基础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线索,赞美了燕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强国之道的追求,体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对于历史传承和国家治理理念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