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海棠春·晚浴》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幅晚浴后女子静思的画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意境。
“梧桐月暗人无影”,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梧桐树下,月色暗淡,人影难寻,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夜色笼罩,只留下淡淡的月光与梧桐的影子。这样的景象,既烘托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私瞰处、旧愁都醒”,在这样的夜晚,主人公或许独自一人,回想起往日的忧愁,那些曾经的烦恼与痛苦,在这一刻似乎被唤醒,再次涌上心头。这里的“私瞰”二字,透露出一种秘密的、个人化的视角,强调了情感的私密性与深度。
“灯晃背湘帘,玉堕春波冷”,灯光摇曳,映照在湘帘之上,帘后的女子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春水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灯光比作春水中的玉,不仅描绘了光线的柔和与美丽,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纯净与温婉。
“金钗卸向银华镜,拂拭久、绿云犹整”,女子卸下金钗,对着镜子整理着自己的秀发,即便经过长时间的梳理,发丝依然整齐如初。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细心与爱美之心,也象征着她对自我形象的重视与维护,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和谐。
“箫局漫熏衣,几度添宫饼”,最后两句描绘了女子在晚浴后,可能吹奏了一曲箫声,香气弥漫在衣物之间,又或是品尝了几块精致的宫廷点心。这些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氛围,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温馨,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生活的雅致与高洁。
综上所述,《海棠春·晚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晚浴后女子静思的画面,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多伦诺尔我
南国敉宁日,西戎蠢动时。
几番经圣算,讵是遂嘉师。
大漠劳三驾,雄藩列七旗。
分封山若砺,戴德口成碑。
盟不争牛耳,币惟徵鹿皮。
至今留壁垒,想像奏笙丝。
设教资神道,涵生赖佛慈。
琳官兹暂驻,天縡岂容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