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中(dà zhōng)的意思:大中有小,表示事物有大小之分,有主次之别。
灯语(dēng yǔ)的意思:指通过灯光的变化、摆放等方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篝灯(gōu dēng)的意思:篝灯是指在夜晚点燃的篝火或灯火。在成语中,篝灯比喻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指夜以继日地学习。
落山(luò shān)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下来。比喻事物走到了极限,无法再继续发展。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山门(shān mén)的意思:指山脉中的门户,也比喻进入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入口。
是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人品、品德好。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行脚(xíng jiǎo)的意思:指行走于各地,四处奔波、旅行的意思。
中丞(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官职居中的官员,也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大中丞(dà 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官员职位高,权力大,能够决策重要事务的人。
行脚僧(xíng jiǎo sēng)的意思:指行走于各地,传播佛法的僧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佛教僧侣与世俗官员之间的一次偶遇。诗人王世贞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日落时分寺庙的宁静氛围,以及僧侣与大中丞(即地方长官)之间的和谐互动。
首句“日落山门闭未曾”,描绘了夕阳西下,寺庙的大门尚未关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苾刍前揖大中丞”一句,通过“前揖”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僧侣对大中丞的恭敬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僧侣身份的特殊性。
“驺呵散尽篝灯语”,描述了随从的喧闹声在僧侣的引导下逐渐消失,篝灯的微光也渐渐熄灭,整个场景变得更为宁静。这里的“篝灯语”既指篝火旁的交谈,也暗喻了世俗生活的喧嚣与繁忙。
最后一句“元是人间行脚僧”,点明了僧侣的真实身份——他并非常人眼中的隐士或修行者,而是行走于世间,体验人间百态的僧侣。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僧侣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僧侣与世俗社会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夜观惠山泉
灵泉渟滀西神麓,流作方圆双沼玉。
雨积轻翻落红香,烟际细浮寒藻绿。
被谁搥破老云根,洞中一滴常相续。
绎络银瓶汲绠催,纷纷过客花间逐。
晚来山月挂高林,月下无人更芬馥。
我独携筇踏月游,仰视九峰螺髻矗。
绮塍行尽到山门,钟磬悠然出疏竹。
渡江五马绝无踪,惟见苍苔绣颓屋。
三千珠履尽成尘,空留碑谒枕山足。
从兹访古纵幽探,一径流泉秀群木。
乍逗岩腰冰雪凉,旋穿石逢龙鸾蹙。
漪澜堂畔响潺潺,桑苧祠前声簇簇。
俯看泉心月一轮,荡漾清光悦尘目。
汲来松下和月煎,小瓶蟹眼汤初熟。
茗折紫芽泛玉瓯,味滑而甘胜醽醁。
茶经向说惠山泉,共传有锡藏山腹。
谁知此泉山钟秀,终古澄泓任挹掬。
元气上与银河通,泻出鹂珠千万斛。
散作百里清凉雨,水田香稻资灌沃。
卫工驿递事久停,流落人间乃绝俗。
瀑布兰溪何足数,远过中泠并康谷。
中泠疑是浪传名,涓涓一勺江心伏。
康谷廉泉品纵佳,安得如许清且淑。
我谓此泉真第一,泄若瑶池水常渌。
势如飞雪出山背,响如孤琴鸣涧曲。
幽如严光隐钓台,高如邓子栖白鹿。
岩深寒月照还空,独坐泉边夜气肃。
观泉欲探众妙机,九龙山下应卜筑。
可恨乃题第二坊,惟怪当年张与陆。
《月夜观惠山泉》【清·马志亮】灵泉渟滀西神麓,流作方圆双沼玉。雨积轻翻落红香,烟际细浮寒藻绿。被谁搥破老云根,洞中一滴常相续。绎络银瓶汲绠催,纷纷过客花间逐。晚来山月挂高林,月下无人更芬馥。我独携筇踏月游,仰视九峰螺髻矗。绮塍行尽到山门,钟磬悠然出疏竹。渡江五马绝无踪,惟见苍苔绣颓屋。三千珠履尽成尘,空留碑谒枕山足。从兹访古纵幽探,一径流泉秀群木。乍逗岩腰冰雪凉,旋穿石逢龙鸾蹙。漪澜堂畔响潺潺,桑苧祠前声簇簇。俯看泉心月一轮,荡漾清光悦尘目。汲来松下和月煎,小瓶蟹眼汤初熟。茗折紫芽泛玉瓯,味滑而甘胜醽醁。茶经向说惠山泉,共传有锡藏山腹。谁知此泉山钟秀,终古澄泓任挹掬。元气上与银河通,泻出鹂珠千万斛。散作百里清凉雨,水田香稻资灌沃。卫工驿递事久停,流落人间乃绝俗。瀑布兰溪何足数,远过中泠并康谷。中泠疑是浪传名,涓涓一勺江心伏。康谷廉泉品纵佳,安得如许清且淑。我谓此泉真第一,泄若瑶池水常渌。势如飞雪出山背,响如孤琴鸣涧曲。幽如严光隐钓台,高如邓子栖白鹿。岩深寒月照还空,独坐泉边夜气肃。观泉欲探众妙机,九龙山下应卜筑。可恨乃题第二坊,惟怪当年张与陆。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8367c6e35e8084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