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雪 晴 晚 望 唐 /贾 岛 倚 杖 望 晴 雪 ,溪 云 几 万 重 。樵 人 归 白 屋 ,寒 日 下 危 峰 。野 火 烧 冈 草 ,断 烟 生 石 松 。却 回 山 寺 路 ,闻 打 暮 天 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屋(bái wū)的意思:空无一物的房屋,形容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
寒日(hán rì)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日子。
火烧(huǒ shāo)的意思:指火灾烧毁房屋或财物,也可比喻严重的破坏或损失。
暮天(mù tiān)的意思:指日落时分或天黑的时候。
樵人(qiáo rén)的意思:指勤劳的农民或劳动者。
晴雪(qíng xuě)的意思:指天晴后下雪,形容天气寒冷但阳光明媚。
却回(què huí)的意思:却指转身,回指转身回去。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
日下(rì xià)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地位或声誉下降,形容衰落或败落。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天钟(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钟声,比喻警示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放松警惕。
危峰(wēi fēng)的意思:形容山峰险峻,非常危险。
野火(yě huǒ)的意思:比喻事情发展迅速,不受控制。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 注释
-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
危峰:高耸的山峰。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
却回:返回。
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 翻译
-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晴的山野风光图。诗人手持拐杖,站在高处远眺,那晴朗的雪景如同天边的云朵层叠重迭,壮丽而又宁静。
"倚杖望晴雪"一句,通过诗人的动作,传达了他对这份美景的欣赏和沉醉。"溪云几万重"则是从视觉上加深了这种美妙的感觉,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层次分明、柔软无边的雪与云的质感。
接着,诗人描写了一位樵夫在这宁静中归家于白屋之中,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描绘,也映射出了诗人对平和安稳生活的向往。"寒日下危峰"则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天色渐暗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还观察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野火烧过山冈上的草,而断续的烟雾又在石头上滋生出了苔藓。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一句"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则是诗人转身离去时的情景。山寺中的暮鼓声,是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和日落的临近,同时也为这首诗画上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句号。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通过对雪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中秋阴未见月
云恼中秋凑月昏,失明疑值老蟾吞。
枉删疏柳延孤影,肯晃芳樽涤醉魂。
好射重阴开六幕,任均馀照及千门。
便从到晓漫天黑,不禁诗家万驷奔。
癸丑七夕会北第
荒居聊足奉宾娱,隘甚难希玉碗呼。
秋候俯新零白露,仙期还喜望黄姑。
云间谁识桥横鹊,庭际方欣网挂蛛。
天与性灵元自拙,却求星媛可回无。
送谢山人归紫霄旧隐
董君坛侧杏林新,高卧云霞独一身。
已究丹经成大药,更居仙府得长春。
仁心务济谁思报,道术逢知即示真。
暂别山来应自笑,紫霄曾未识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