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桐璞墩》
《桐璞墩》全文
明 / 薛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璞墩西望见桐墩,幽径遥通不闭门。

琴古再逢虞岁月,璞存不说楚乾坤

阳乌倒影山辉乱,老凤栖馀露叶翻。

自有满前闲景象五弦三玉未须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倒影(dào yǐng)的意思:指事物在光线的照射下,通过反射在水面、镜子等物体上形成的影像。

景象(jǐng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的外貌或情况。

老凤(lǎo fèng)的意思:指年纪大而仍然美丽的女子。

露叶(lù yè)的意思:露出叶子。形容植物生长茂盛或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望见(wàng jiàn)的意思:看到,目睹

五弦(wǔ xián)的意思:指琴弦的五个音高,比喻技艺高超,音乐才华出众。

阳乌(yáng wū)的意思:指太阳。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自然风光画卷。首句“璞墩西望见桐墩”,以“璞”与“桐”两字并提,不仅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诗中所蕴含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接着,“幽径遥通不闭门”一句,通过“幽径”与“不闭门”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开放的氛围,仿佛诗人邀请读者一同步入这未经尘世打扰的自然之中。

“琴古再逢虞岁月,璞存不说楚乾坤”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巧妙结合。琴古,既指古琴,也暗喻时间的流逝;虞岁月,借虞舜之典,寓意时光的悠长。而“璞存不说楚乾坤”,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似乎在说,自然之美无需过多言语,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见证。

后半部分“阳乌倒影山辉乱,老凤栖馀露叶翻”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阳光的倒影在山间跳跃,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而“老凤栖馀露叶翻”则以老凤栖息于露水翻滚的树叶之上,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和谐共存,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最后,“自有满前闲景象,五弦三玉未须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欣赏与满足,认为无需过多的言语或外在的装饰,自然之美自成一格,足以令人沉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薛远
朝代:明

(1413—1493)庐州府无为州人,字继远。薛祥孙。正统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景泰时,迁户部郎中,天顺初,擢右侍郎,改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成化中,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猜你喜欢

春佃六首·其三

一身寄天地,生事随人间。

山泽吾自为,勤苦有馀闲。

乐道当如是,名誉匪所干。

招隐愧郑谷,矜贫薄袁安。

饥渴苟可支,泉石足忘年。

春林生意满,心逐禽鱼欢。

种蔬不待暖,布谷畏犹寒。

去年瓜豆迟,野羹良辛酸。

万事须及时,岂但耕锄然。

(0)

春日即景·其一

轻舟摇过板桥西,花压茅檐柳拂堤。

无数落英浮水面,随波流傍钓鱼矶。

(0)

蓬莱

蓬莱自古道仙乡,焉得浮槎一苇杭。

羡煞岛中千岁鹤,白云天际任翱翔。

(0)

忆大姊婉洵

凉秋八月白露寒,月明夜夜照阑干。

阑干十二房栊静,茜窗烛灺红绡冷。

宝帐香沈暮复朝,天涯归梦亦寥寥。

梦回冰簟罗巾湿,怅望江南长太息。

菱花菱叶不胜愁,秋水无情满江碧。

(0)

汉宫瓦砚歌

千年古殿生蒿莱,瓦矶变化成良材。

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贵贱亦幻哉。

谁人作砚供书契,云是帝鸿古遗制。

琢玉奇珍祇饰观,澄泥别样夸新制。

避雍风宇古样镌,合欢秋叶新题签。

小者文场便怀袖,大者椽笔挥云烟。

砚材百种此尤寡,陶质苍然古而雅。

问年神雀五凤初,托地长生未央下。

当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

良工琢付识者藏,摩挲日久腾辉光。

储以水晶琉璃之宝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笔床。

更闻此砚能发墨,濡染淋漓殊自得。

凹处犹馀士蚀痕,中央已没苔花色。

君不见玉龙金凤铜雀台,于今无地无尘埃。

又不见离宫别馆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

羡尔犹存历劫身,芸窗珍重伴词人。

他时携上通明殿,书遍吟毫五色新。

(0)

忆祖姑母

严亲幼稚赖提携,两代深情一脉遗。

骨肉已归三尺土,恩勤犹记十年时。

人天渺渺神何在,笑语依依愿已亏。

几度绣窗劳剪鬌,伶俜忆昔苦无知。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