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君俊少今知我,一见心如客得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酬 王 太 祝 宋 /王 安 石 尘 土 波 澜 不 自 期 ,飘 然 身 与 愿 相 违 。衰 根 要 路 知 难 植 ,病 羽 长 年 欲 退 飞 。高 论 已 嗟 能 听 少 ,力 行 还 恨 赋 材 微 。惭 君 俊 少 今 知 我 ,一 见 心 如 客 得 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澜(bō l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起伏不定,波动不安定。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赋材(fù cái)的意思:指给予人以材料、经费等,使其有条件或能力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
高论(gāo lùn)的意思:指言辞高尚、论述深刻的言论或观点。
力行(lì xíng)的意思:指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去行动。
飘然(piāo rán)的意思:形容轻盈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退飞(tuì fēi)的意思:指人或物离开原本所在的位置或状态,迅速离去或消失。
相违(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矛盾,相互抵触
要路(yào lù)的意思:指掌握了某种技能或知识,能够成功地走上事业的道路。
知我(zhī wǒ)的意思:了解我自己
自期(zì qī)的意思:自愿承担期限或责任
- 翻译
- 尘土中的波澜并未预料到,我的身影随心愿偏离了方向。
虚弱的根系难以在繁华路口扎根,病弱的翅膀长久以来只想退避飞翔。
高谈阔论已少有人能理解,尽管尽力而为,才疏学浅仍感遗憾。
惭愧你这位才俊少年如今了解了我,初次相见就让我仿佛找到了归宿。
- 注释
- 尘土:比喻人生的平凡或困境。
波澜:比喻生活的起伏变化。
不自期:没有预料到。
飘然:轻盈的样子,形容心情或身体状态。
身与愿相违:现实与愿望不符。
衰根:比喻衰弱无力的状态。
要路:繁华的路口,象征社会或仕途。
知难植:难以在重要位置立足。
病羽:比喻疲惫或病弱的身体。
退飞:想要退出或逃避。
高论:深奥的见解或理论。
能听少:愿意倾听的人很少。
力行:努力实践。
赋材微:才能有限。
惭:感到惭愧。
俊少:才俊的年轻人。
今知我:现在理解了我。
心如客得归:心中有了归属感,如同客人找到了家。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自我生存状态的反思。开篇“尘土波澜不自期,飘然身与愿相违”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困顿与社会环境的冲突,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接着,“衰根要路知难植,病羽长年欲退飞”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形象地将自己比作树木和鸟儿,强调了生存的艰难和内心的渴望。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
在“高论已嗝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中,诗人自嘲自己虽然有抱负,但却难以实现,表达了一种努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这里的“嗝”字和“赋材微”都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不满和对社会环境的无奈。
最后,“惭君俊少今知我,一见心如客得归”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怀念与自我认同的表达。通过“惭”字,诗人显露出一种谦虚和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怀与时代感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