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二李》
《感二李》全文
宋 / 马廷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渡海归来一炷香,八斋早欲卧僧房

平泉免向崖州死,博得生前万口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ǎnèr
sòng / tíngluán

hǎiguīláizhùxiāngzhāizǎosēngfáng

píngquánmiǎnxiàngzhōushēngqiánwànkǒuyá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博得(bó dé)的意思:获得,赢得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平泉(píng quán)的意思:指平静安宁的泉水,比喻人的心境平和、安定。

僧房(sēng fáng)的意思:僧人的住所或修行之处。比喻安静、幽雅的地方。

生前(shēng qián)的意思:指某人在去世前的时期,通常用于形容人在临终前的状态或行为。

一炷香(yī zhù xiāng)的意思: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只能烧一炷香的时间。

翻译
从海上归来的那一刻,点燃了一柱香,
早早地想要在僧舍中躺下。
注释
渡海:乘船过海。
归来:返回。
一炷香:一根点燃的香。
八斋:佛教中的八关斋戒。
早欲:早就想。
卧僧房:进入僧人休息的房间。
平泉:指平泉庄,唐朝名士李德裕的别墅。
免:避免。
崖州:古代地名,今海南三亚一带,偏远之地。
死:死亡。
博得:换取。
万口羊:万人称赞或感激,象征声名远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从“渡海归来一炷香”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旅途归来的那份宁静与平和,一炷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紧接着,“八斋早欲卧僧房”则透露出诗人对佛教生活的向往,八斋是佛家的一种清规,意味着简单而严肃的生活方式。这里“早欲卧僧房”,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第三句“平泉免向崖州死”中的“平泉”可能指的是一处风景名胜,而“免向崖州死”则是对生命危险的一种回避,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安全的珍视。

最后,“博得生前万口羊”这一句,通过“博得”二字传达了一种奋力争取的精神态度,而“生前万口羊”则可能象征着丰富的物质财富或者是诗人内心世界中对于安稳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物质追求与精神寄托之间寻找平衡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马廷鸾

马廷鸾
朝代:宋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猜你喜欢

石台夜坐二首·其一

故乡乃有此丛林,下板何妨著寂音。

永与世遗他日志,尚嫌山浅暮年心。

冻云未放僧窗晓,折竹方知夜雪深。

琢句自应清似玉,更宜坡字硬黄临。

(0)

焦山赠僧二首·其一

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

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

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

(0)

送人

相送复相别,不异云间月。

无心去复来,有魄圆还缺。

此别兴何如,西风秋月初。

暮鸿千里至,能寄八行书。

(0)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一

一尾掣电去,万蹄让雄长。

迩来随磨驴,驱逐付厮养。

顿尘忽骄嘶,逸韵发奇想。

公眼如支遁,神骏蒙击赏。

(0)

次韵题子厚祠堂

元和八司马,子厚独奇伟。

谪官无以敌,妙语凌山翠。

山以囚自名,溪以愚为字。

醉心溪山间,胜处无不至。

至今永州祠,大类罗池祀。

生存伍猿鸟,遗像土偶侍。

经游香火罢,感叹追前事。

才高出不容,起坐终夜喟。

(0)

食菜羹示何道士

穷冬海道绝,瘴雨晴墟里。

何以知岁丰,未卯炊烟起。

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

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藷米。

饱霜阔叶菘,近水繁花荠。

都卢深注汤,米烂菜自美。

椎门醉道士,一笑欲染指。

诫勿加酸咸,云恐坏至味。

分尝果超绝,玉糁那可比。

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

毕生啜此羹,自可老儋耳。

录以寄徐闻,阿同应笑喜。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