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免为二蛊笑,谁能作双鸟囚。
《释老六言十首·其五》全文
- 注释
- 万里:极言极高。
抟:盘旋飞翔。
三千秋:指长久的时间。
酬:应答,回应。
二蛊:比喻言行不一、狡诈的人。
笑:嘲笑。
谁:疑问词,表示任何人。
作:成为。
双鸟囚:比喻受束缚或困于某种境地。
- 翻译
- 在九万里的高空翱翔,秋天的鸣叫相互回应。
难免被他人嘲笑为双面人,又有谁能甘愿像两只鸟一样被困笼中。
-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释老六言十首(其五)》。这四句话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物行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与囚禁状态的深刻思考。
“九万里抟而上”中的“抟”,意指盘旋升起,形容鸟儿在高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三千秋鸣相酬”则描绘了一群鸟儿在三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彼此呼应的景象。这里,“九万里”和“三千秋”,都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广阔。
接着,“未免为二蛊笑,谁能作双鸟囚。”两句则转换了情境,从天空中的自由飞翔到对地面上两只虫子相互嬉戏的情形。这里的“二蛊”指的是两只在地面的昆虫,它们之间的欢乐无拘,无所谓的笑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试图将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双鸟囚禁的人。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刘克庄表达了对于自然界生命自由状态的赞美,以及对人为束缚和限制的批判。诗句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是一首融合了哲理与情感、形象与思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旋起赴诏命作镇浙右辄抒怀赋四言诗十四首奉寄·其九
鸟之在巢,风起林摇。退翔城颠,翠虬扪天。
雨止雪旋,亦息于渊。人皆知进,我独止焉。
人皆务明,我独晦焉。邈矣其山,默矣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