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乔口》
《入乔口》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

残年水国落日春华

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

贾生骨已朽,悽恻近长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年(cán nián)的意思:指人已经进入晚年,只剩下最后一点时间。

长沙(cháng shā)的意思:指人的性情坚定不移,不易改变。

迟迟(chí chí)的意思:迟延;不及时

春华(chūn huā)的意思:春天的光辉和繁荣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贾生(jiǎ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小就有出众的才智和悟性。

旧京(jiù jīng)的意思:旧京指的是古代的京城,也可用来形容过时、落后的事物。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生骨(shēng gǔ)的意思:指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历练,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或英雄。

树蜜(shù mì)的意思:指人们对树上的蜜蜂巢穴进行采集,意味着不顾危险、冒险行事。

水国(shuǐ guó)的意思:指一个地方或国家水多、水势汹涌,或者指一个人喜欢水,善于水上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哀愁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旧日京城的渴望以及归途的延缓,这里的“旧京”很可能指的是长安,即唐代的首都,而“迟迟归路赊”则表现了诗人归乡心切却又不得不留恋的矛盾心理。

"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与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哀愁。"残年"二字暗示了时光易逝,生命无常,而“傍水国”则可能指的是某个靠近水域的地方,这里的“国”字用得很有意境,既可以理解为一个具体的地域,也可以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片天地。"落日对春华"则是对景物的描绘,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

下面两句“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中,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小事物,如树上的蜜露、蜂飞以及河中的泥沙和斜飞的燕子,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寥落与无常。

最后两句“贾生骨已朽,悽恻近长沙”中,“贾生”指的是历史上的贾谊,他的“骨已朽”暗示了时光的摧毁力度,而“悽恻近长沙”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和哀愁,"长沙"在这里可能是具体的地名,也有象征着遥远和渺茫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旧京、时光、自然景物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和陈绳皋前辈忆塞垣元韵·其一

胜游转瞬往仍还,三月秋光一霎间。

最不忘惟松下月,极萦情是雨中山。

塞垣聚首惊陈迹,京国比邻忆旧颜。

自觉壮心犹未已,那堪相对鬓毛斑。

(0)

游宝光寺城南最幽胜处也

冈路威迟万竹深,斜阳还信蹇驴寻。

消磨老雪凭山气,护惜真芳见佛心。

金磬不敲花不语,蒲团孤坐鸟孤吟。

果林贝叶俱尘劫,借汝茶杯洗客襟。

(0)

打钟岭

径过危亭直下冲,焦原侧足亦能容。

鸺啼入夜知连树,虎迹侵晨候打钟。

厓险强祈千磴稻,泉高易计十年松。

客行百里斜曛薄,山色贪看不厌重。

(0)

平定回部凯歌·其八

雕鹗飞扬大将旗,提兵两度上崦嵫。

回军却过龟兹垒,一笑当年李靖碑。

(0)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其一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来。

僧房扫黄叶,禅榻即苍苔。

酝酿村阴意,商量野菊开。

谁能未花日,闲步问丰台。

(0)

夜抵丹阳

天空迟暮色,烛小掩余辉。

村杵犬虚吠,野田萤乱飞。

孤光生水阁,残月上江扉。

犹有风潭外,渔人守钓矶。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