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食拟同去,有家还未归。
必恐临邛客,疑君学赋非。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开篇“此心知者稀,欲别倍相依”两句,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对于那些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人,面临分别时更感到依依不舍。这份情谊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沉的情感。
“无食拟同去,有家还未归”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深,即便是生活上的困难,也愿意与朋友共赴艰险,只因有家庭的牵绊而无法如愿。这不仅展示了友情的力量,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巴山开国远,剑道入天微”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巴山是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别称,这里的“开国”指的是古蜀国,而“剑道”则是一条通往蜀地的险峻道路。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气势,同时也隐喻了友人前往蜀地之行将会遇到的艰难险阻。
最后,“必恐临邛客,疑君学赋非”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是否真有文学造诣的怀疑。这里的“临邛客”指的是到达临邛(今四川省德阳市)的旅人,而“疑君学赋非”则是对朋友是否真的懂得作赋(一种古代文体)的质疑。这不仅是诗人对友情的试探,也是对文学素养的一种考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是否真正懂得文学艺术的一丝怀疑。这样的诗句,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之余,能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尊前一醉莫辞频,三万场当岁十旬。
况有好诗能泣鬼,宁无妙画可通神。
快呼左手持螯客,莫著倾身障鹿人。
绿涨大江浑是酒,蒲萄波面已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