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婕妤怨(其二)》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独自站立,内心充满愁绪与感慨的情境。
“歌声何处动”,开篇以疑问句式,引出场景中似乎有歌声响起,却不知从何而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歌声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寄托,但具体是什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独立又黄昏”,紧接着描述了主人公独自一人站在那里,时间恰好是黄昏时刻。黄昏往往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孤独与沉思的开始。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自愁成感叹,不是怨君恩。”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心声。她并非因为某人的恩情而感到不满或抱怨,而是内心的愁绪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了感叹。这种感叹可能是对命运的无奈,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者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引人深思。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富有情感深度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颂三十首·其三十一
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
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
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
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
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
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
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
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
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
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
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
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
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
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
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
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
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
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
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
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
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
非是我做作,真如体自然。
《偈颂三十首·其三十一》【宋·释印肃】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苦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以善能销恶,以顺和逆颠。以道资顽狠,以心助普贤。以师为心本,以念于无缘。以身如父母,以力报愚贤。出家为佛子,动静自光鲜。超凡并越圣,真实不堪言。曾经千万劫,碎身报未圆。我今排次定,更莫听胡喧。顺我大家吉,逆我众无缘。孤峰无觅处,三千遍大千。此时思一偈,虚空应不得。非是我做作,真如体自然。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5067c720b65453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