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木根马》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戏题木根马”为题,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探讨了世间的是非观念与个人的警醒。
首句“蕉叶既为鹿”,以“蕉叶”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而“鹿”则象征着被赋予的某种意义或身份。通过将看似平凡的“蕉叶”比作“鹿”,诗人暗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时不应仅凭表面现象。
次句“木根何妨马”,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木根”代表事物的根基或本质,“马”则象征着力量与自由。诗人在此提出,即使事物的根基看似平凡,也不应轻易否定其潜在的力量或价值,如同木根之下可能隐藏着奔跑的骏马。这不仅是对事物本质的强调,也是对人们过于草率地评判事物的一种警示。
后两句“是非仿佛间,亦吾深戒者”,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诗人指出,在是非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人们应当保持警觉,避免因一时的偏见或误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世人的劝诫,提醒大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在是非模糊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和警觉的主题。它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夫子听琴师襄图
苍姬尚文治,叔世生宣尼。
立教以垂宪,天纵圣哲资。
师襄何许人,冠裳肃威仪。
援琴得高趣,挥手调朱丝。
悠悠太古音,不藉言与词。
松阴白日永,萧瑟生凉飔。
一弹万虑息,再弹心旷怡。
乐与二三子,听之忘神疲。
世远不可作,此音知者稀。
抚图三叹息,长吟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