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江吟》
《暮江吟》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gyín
táng / bái

dàocányángshuǐzhōngbànjiāngbànjiānghóng

liánjiǔyuèchūsānzhēnzhūyuègō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一道(yī dào)的意思:指同一方向或同时发生的事物。

月初(yuè chū)的意思:指一个月的开始或开头。

真珠(zhēn zhū)的意思:指珍贵、宝贵的东西,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事物。

注释
一道残阳:即将落山的太阳。
瑟瑟:形容江水微波荡漾时的青绿色。
可怜:此处意为可爱,令人怜爱。
真珠:即珍珠,比喻晶莹的露珠。
月似弓:形容弯弯的月亮像一把弓。
注释2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
一道落日的余晖平铺在水面上,江面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多么可爱呀,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像珍珠般晶莹,月亮则像一张弯弯的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傍晚江景的诗,通过对残阳和水面、江两岸色彩变化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诗人选取了一道余晖倒映在水中的美丽画面,以及初秋时节九月三日夜晚露珠般的露水与弓形的明月相互辉映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光阴迅速流逝的感慨。

在这短短几行之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便是通过两岸色彩的对比,生动表现了秋意渐浓、冷暖并存的画面。接着,“露似真珠月似弓”则通过露水与明月的形状和光泽上的比较,更增添了一份清幽与神秘。

此外,诗中“九月初三夜”的时间背景,也为诗歌增添了深沉而不失温馨的情怀。这一天,是秋季开始的一个小节气,对于古人来说往往是思念之情的强化时刻。因此,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也透露出了诗人独有的感性与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次韵和王敏仲望祝融峰四首·其一

独立千秋浑不倚,排虚直上似无根。

履穿尚恐高难及,磴滑犹应险可扪。

(0)

入鄢陵界

马蹄腾踏去如流,雨止车尘凝不浮。

驿道夷平桑柘美,人言从此属皇州。

(0)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0)

次韵和君贶会赵叔平少师

黄发逍遥并旧臣,燕閒加意占先春。

成龙天外惟三友,积雪筵中止数人。

昔日荐才闻最课,当年诵赋得魁伦。

会须共作游河侣,五老星飞事更新。

(0)

思佳客

东壁谁家夜捣砧。荆江流滞客偏闻。

三三五五潇湘雁,飞尽南云入北云。

人独自,月黄昏。青镫红蕊落缤纷。

野篁谩白秋萧索,无雨无风也闭门。

(0)

题画竹·其三

直节老欲枯,初篁瘦而劲。

祖孙知几传,不改君子性。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