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艺术之美。
首句“此法从来妙莫穷”,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赞美了一种高妙绝伦、无穷无尽的法门或智慧。这里的“此法”既可理解为佛法,也可泛指一切精妙的学问或技艺,强调了其深远与博大精深的特点。
次句“何须痴坐学观空”,则对传统的静坐冥想修行方式提出了质疑或反问,暗示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内在的修行方法。这里“痴坐”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传统修行中的呆板状态,而“学观空”则是指通过观察内心虚空来达到心灵净化的目的。诗人似乎在说,不必拘泥于形式,内心的真实体验与领悟才是关键。
后两句“劈开结角罗纹处,摄入圆伊三点中”,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意蕴。第一句“劈开结角罗纹处”使用了“结角罗纹”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在复杂纷乱的事物中寻找本质或真相的过程,如同在织锦上找到关键的结点。第二句“摄入圆伊三点中”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核心,即“圆伊三点”,这可以理解为是事物的本质、真理或核心所在。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在复杂现象中洞察本质、把握核心的智慧与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认知与智慧的主题,通过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江东去·其六再叠坡韵,答蒲汀蟹词
水落蒹葭,白露冷、长养横行之物。
夜雨疏灯照蜗涎,晓起枯黏满壁。
物色堪嗟,人情可慨,愁鬓添新雪。
飘然霞外,神仙真是豪杰。
故园酒熟鸡肥,相对青山,有约黄花发。
但得天恩容拂袖,眼底风波自灭。
宠辱闻惊,是非妄恼,胸次无毫发。
寸心皎皎,争光天上秋月。
大江东去·其七答陆俨翁
大河南北,数千里、一望中原民物。
迤逦江山开锦幛,尽是名城坚壁。
楚汉纷争,曹吴割据,战甲明霜雪。
一时闲气,弄来有甚豪杰。
青春三月南征,柳色连天,满路花争发。
醉后彩毫吟丽句,不管古今兴灭。
圣主中兴,太平有道,德泽沾穷发。
何年沧海,钓竿时弄烟月。
沁园春·其三拟送王司马北征
紫殿宣麻,彤墀赐宴,仗钺专征。
看白日辞天,玄冬出塞,金戈寒映,宝剑雄鸣。
雪满居庸,山横碣石,北去龙沙几日程。
据鞍处,正旌旗蔽野,鼓角连营。丈夫有志功名。
好戡乱、扶危定太平。
况圣主恩深,清时望重,试凭全策,早下坚城。
王浚平吴,裴公破蔡,勋业真堪带砺盟。
登坛处,愿指麾诸将,一战功成。
击梧桐.咏美人蕉
青女惊蝉,素娥辞燕,又是华年荏苒。
绣阁前、依约见分明,翠袖轻匀霞脸。
夜深几度翩跹,乍见红玉,临风欲掩。
十二朱楼,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
宝靥慵妆,佳人对镜,还把芳姿细念。
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
绛树清歌欲罢,红儿百首才新赋,又恰是、两三黄蝶,映丹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