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夏孙桐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内子于扇头自画红绿梅花戏为题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妻子在扇面上自行绘制红绿梅花的情景,并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妻子艺术造诣的赞赏。
首句“能处何妨似不能”,诗人以一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赞美妻子在绘画时的自信与洒脱。这里的“能”与“不能”并非指技艺上的实际能力与局限,而是强调了一种艺术表达的自由与随性,即在创作中追求的不是完美的再现,而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意境的营造。
次句“梅村论画得元镫”,借用了“梅村”这一典故,暗指妻子的画作如同梅村中的佳作,得到了元镫(古代的一种照明工具)般的赞誉。这里不仅赞扬了妻子的画技高超,也暗示了作品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观者的心灵。
后两句“替花写照原非易,色相稍空即上乘”,进一步阐述了绘画的难度与境界。诗人认为,为花写照并非易事,需要艺术家深入理解花的神韵与生命,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色彩与形态。同时,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作品中的色彩与形象达到一定程度的空灵与超越,便能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这种空灵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空无,更是指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层面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妻子绘画艺术的赞美,展现了夏孙桐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妻子深厚的情感。诗中蕴含的哲理与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六观堂老人草书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后,相与解衣濯足,因咏韩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乐而忘其在数百年之外也。次其韵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
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
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
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
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
跳波溅沫不可向,散为白雾纷霏霏。
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
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
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
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