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化十五首·其十一》
《观化十五首·其十一》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

试挑野菜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初生(chū shēng)的意思:比喻刚出生的小动物或小孩子。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黄犊(huáng dú)的意思:指年轻人。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香饭(xiāng fàn)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饭菜,也比喻有利可图、利益丰厚的事物。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野菜(yě cài)的意思:指生长在野外的蔬菜。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竹笋(zhú sǔn)的意思:比喻新生事物或新生力量。

作小(zuò xiǎo)的意思:指人做事情时心胸狭窄,小气,不大方。

注释
竹笋:新生的竹笋。
黄犊角:形容竹笋尖锐如黄牛角。
蕨芽:春天生长的蕨类植物嫩芽。
小儿拳:比喻蕨芽卷曲的样子像小孩的小拳头。
试挑:尝试采摘。
野菜:野生的蔬菜。
炊香饭:煮出香味四溢的米饭。
江南:指中国的南方地区。
二月天:春季的天气。
翻译
竹笋刚刚长出像黄牛角一样尖锐,蕨菜嫩芽已卷成小孩拳头般大小。
试着采摘野菜煮成香气四溢的米饭,这情景就像江南二月的明媚春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以竹笋和蕨芽作为主要意象。"竹笋初生黄犊角",形象地写出竹笋破土而出,形状如同小牛角般崭新娇嫩,充满生机。"蕨芽已作小儿拳"则形容蕨菜生长的稚态,仿佛握成小小拳头,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成长。

诗人进一步通过"试挑野菜炊香饭"的动作,展现出农人采摘新鲜野菜,准备烹制美食的场景,这股香气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甜美。最后,"便是江南二月天"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美,认为这正是江南早春二月的美好写照,充满了温暖和希望的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和人间烟火气,富有生活情趣和季节感。黄庭坚的诗才在这首小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颂古三十二首·其三

古皇前化超群檄,无字印文明划划。

今时衲子若当阳,往往半千成五百。

(0)

颂古三十二首·其二十

高高孤顶雪濛濛,劫外行藏路不通。

半夜岭梅消息转,不关春色暗香浓。

(0)

颂古十六首·其五

弓强难结鸳鸯纽,御道那栽栗棘蓬。

堪笑香严饶舌老,今年犹胜去年穷。

(0)

金山寓居

风霜千里未归身,古迹迟留外俗群。

月到天心当刹见,涛分山脊在楼闻。

倚吟老树栖沙鸟,寄卧虚岩贮海云。

唯恐雪晴行兴动,迢迢楚路与吴分。

(0)

游参寥泉怀东坡参寥二老

两翁无恙时,泉当几何深。

公归百年后,泉没不可寻。

道德载一丘,行人知所钦。

流传一字妙,随喜文字淫。

梦语忽变灭,宁为真实音。

堂堂万钟簴,日莫西湖阴。

我欲撼一翁,以慰邦人心。

斯人如斯泉,魂来月同临。

天高无消息,泪落青枫林。

(0)

送伯才伯仲之官

浣花溪头春可怜,两凫一凫飞上天。

晓窗清净易一卷,兄弟过午无炊烟。

大凫白首古人上,小凫绿鬓东风前。

简书不畏畏泥滓,黄金污人须弃捐。

故山民病公所见,门前万里东吴船。

曩时雷电泣真宰,后世儿女成嫣然。

人生固有浪自许,毛发便窥肝胆全。

主家无地置弦索,妾身已为他人妍。

相携感慨一堕泪,唯我与汝非同年。

出门大笑亦不恶,此意嘿寄飞鸿边。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