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鱼既非狙,且在深渊间。
喜怒岂形色,饥饱谁与传。
守者日窃馈,欺鱼不能言。
鱼亦不复来,跫响反遁焉。
因之试亲饲,投馍惟沦涟。
可知非尅减,锦鳞胡潜渊。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锦鳞(jǐn lín)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彩,光彩照人。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理信(lǐ xìn)的意思: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沦涟(lún lián)的意思:指沉沦、沉溺在悲伤或痛苦之中。
目前(mù qián)的意思:指现在、当前的时刻或状态。
能言(néng yán)的意思:能够说话,善于辩论。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深渊(shēn yuān)的意思:指非常危险、困难、险恶的境地或局面。
未然(wèi rán)的意思:表示事情没有发生,还没有成为现实。
校人(xiào rén)的意思:指以学校为中心的人,也指学生或教职员工。
形色(xíng sè)的意思:指外貌、形象。
一再(yī zài)的意思:多次重复或再三强调
在目(zài mù)的意思:指在眼前、在视野内。
争先(zhēng xiān)的意思:指力争领先或争取先机。
智者(zhì zhě)的意思:智慧的人,聪明人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孳育(zī yù)的意思:繁殖生长,培养教育。
子产(zǐ chǎ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出息,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就。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饲鱼》。诗中描绘了皇帝亲自喂养鱼儿的情景,通过这一过程表达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赋芧较三四,喜怒在目前”描绘了喂食时的场景,鱼儿的反应直接映射出人的喜怒情绪,形象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界的互动。接着,“而鱼既非狙,且在深渊间。喜怒岂形色,饥饱谁与传。”通过类比,诗人探讨了情感表达的复杂性,指出鱼儿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表情传达喜怒,也难以理解人类的饥饿与饱足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局限性。
“子产亦智者,欺方被校人。”这里引用了历史人物子产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欺骗行为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子产作为智者,却因欺骗行为而受到他人的指责,以此警示人们要诚实待人。
“上林例孳育,澄池富锦鳞。守者日窃馈,欺鱼不能言。”诗人通过描述皇家园林中的鱼儿繁衍生息、清澈池塘中的五彩斑斓,以及守卫者偷喂鱼儿的行为,揭示了权力与欲望的阴影,同时也反映了对不公正行为的批判。
“鱼亦不复来,跫响反遁焉。”鱼儿因为守卫者的欺骗行为不再前来,这不仅是对鱼儿智慧的肯定,也是对欺骗行为后果的警示。
最后,“因之试亲饲,投馍惟沦涟。一再饵之熟,喁嘬群争先。”诗人亲自喂食,鱼儿争先恐后地前来,表明了真诚与善意能够赢得信任和喜爱。同时,通过这一过程,诗人反思了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真诚与公正,避免欺骗与误解。
整首诗以喂鱼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性、道德、沟通、信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体现了乾隆皇帝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空堂手谈谁,剥啄惊户外。
旁观似予閒,当局真敌对。
势多楚汉强,地割鸿沟界。
敛拓互阖辟,错纵明向背。
攻围盛行阵,隐伏妙机械。
奇出风雨交,冥搜鬼神会。
争雄不相能,夺隽讵容贷。
时移方一着,妙处得三昧。
坡云方优游,我欲无胜败。
疾呼为太狂,赪颜亦颇隘。
一挫何须馁,敛枰还可再。
兹艺岂犹贤,饱食圣所戒。
孟秋雨初霁,虚馆生晚凉。
悲风振木末,激烈流清商。
寒蝉抱叶悲,哀鸿叫云翔。
蚯蚓出其窍,蛜蝛鸣在房。
螀蛩鸣我前,蟋蟀鸣我旁。
物各感其时,岂必皆不平。
而我于此际,兀然坐欲僵。
凄然动我心,冥思搜枯肠。
壮哉秋声赋,三叹思欧阳。
兰台一何卑,戚戚徒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