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全文
宋 / 阳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痴龙睡不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痴龙(chī lóng)的意思:形容人迷恋于某种事物,对其执着而不顾一切。

嗤嗤(chī chī)的意思:形容嘲笑、讥讽的声音。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寒蛩(hán qi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声音凄凉,寒冷无声。

两般(liǎng bān)的意思: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

龙睡(lóng shuì)的意思:形容龙沉睡的状态,比喻力量潜伏或者沉寂状态。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作两(zuò liǎng)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具有两面性或双重身份。

大千世界(dà qiān shì jiè)的意思:形容世界广阔,充满无限可能。

翻译
不要学秋天的蟋蟀在窗户下鸣叫,只会发出单调的声音。
即使整个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它的声音,哪怕有痴心的龙在沉睡,它也不会有所顾忌。
注释
寒蛩:秋天的蟋蟀。
吟:鸣叫。
嗤嗤:形容虫鸣声。
两般声:不同的声音。
大千世界: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闻了:听到。
痴龙:比喻沉醉于某种状态的人。
睡不惊:不会被惊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名为《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境界。

"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现象的批评或自我警示。"寒蛩"指的是秋天的蝉,它们在冷清的夜晚发出单调的声音。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说,不要像那些只会发出单一声音的寒蛩一样,只会重复同样的言辞,而应该有更丰富、多样化的表达。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痴龙睡不惊。"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大千世界,即广阔无边的宇宙,都能听见某种声音或信息,但诗人却像一条酣睡的痴龙,对于周围的一切都不为所动。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独到的思想情感。

作者介绍

阳枋
朝代:宋   字:正父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生辰:1187-1267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猜你喜欢

题画四景·其三

南山一千丈,秋色共峥嵘。

开楼迟佳色,听此松风声。

(0)

题兰·其一

我行采幽兰,棘针挂我衣。

呼童剪繁秽,两袖怀芳菲。

(0)

梅花·其二

子建当年赋洛神,一时邂逅未为真。

若知江上芳心客,岂慕岩阿艳质人。

月冷香魂常入幕,天寒罗袜不生尘。

建安风骨多豪俊,可惜无诗咏此春。

(0)

会稽姚节妇俞氏

整我绿绮琴,弹作孤凤凰。

浮云为我结,白日为我黄。

姚氏有令妇,义烈明秋霜。

盛年失所天,感伤独徬徨。

遗儿甫盈尺,姑嫜老高堂。

杀身赴黄泉,置此谁扶将。

古人贵全孤,念念焉能忘。

鞠养力既殚,劳劳情靡极。

贫病煎我怀,荼毒安可食。

重念贞节妇,秉心金石坚。

金石有销毁,妇心无变迁。

奉姑尽孝养,教子穷青编。

子兮善承志,力行迈儒先。

业勤道自修,应诏班朝贤。

荣身显二母,旌节其来宣。

矢诗示将来,馀庆长绵绵。

(0)

夏夜

南风吹我襟,独坐邀明月。

心事寄朱弦,可对青天说。

(0)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其二

雨晴钟阜捲烟绡,削出芙蓉朵朵娇。

龙虎盘旋千古地,凤凰鸣和九成箫。

幸逢尧舜重临扆,笑杀巢由独挂瓢。

自是我朝无弃物,林泉隐逸一时招。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