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春》
《立春》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肴]韵

帝位方禅,勾芒印已交。

芭蕉封事,黄鸟莫譊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帝位(dì wèi)的意思:指皇帝的地位或权力。

封事(fēng shì)的意思:指为了表彰和奖励某人或某事而写的文章或书信。

勾芒(gōu máng)的意思:形容植物长得茂盛、繁荣。

注释
颛帝位:指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帝,他的位置象征着权力更迭。
禅:禅让,古代帝王让位给贤能之人的制度。
勾芒: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印已交:交接印信,表示权力的转移。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大而宽,常用于隐喻或象征。
封事:古代臣子上奏皇帝的秘密文书,这里可能暗示有重要的信息。
黄鸟:古人对黄莺的称呼,可能象征吉祥或和平。
譊譊:形容鸟鸣声嘈杂,这里可能暗示环境的宁静被打破。
翻译
颛顼帝的位置刚刚禅让完成
掌管春天的神勾芒的象征已经交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名为《立春》。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然界变化的深刻体悟。

颛帝位方禅,勾芒印已交。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轮回与宇宙的运转。“颛帝”通常指代太阳或宇宙之主,这里“位方禅”可能是指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达到了一种宁静、平衡的状态。而“勾芒印已交”,勾芒即日月交相之意,意味着时间的流转和夜与昼的更迭。整体上,这两句给人一种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和认同。

芭蕉有封事,黄鸟莫譊譊。这两句则描写了自然界中的景象。“芭蕉”在这里很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事件或讯息,而“封事”可能意味着这些讯息尚未公开或不为人知。而“黄鸟”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这里却告诫它不要喧哗,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界中声音和谐的期待,或是诗人希望在这个季节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秩序与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对世界之美好的一种内心感受。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秋宵辞·其十二

此身非我有,在世聊尔为。

于此傥有得,夫复何所悲。

遂将郁抑怀,写作悽苦辞。

如彼深闺妇,暗起鸳鸯思。

苍苍亦有耳,此情知不知。

(0)

题清芬阁

先生有古风,杳出尘外格。

犹如陵空鸿,矫矫奋六翮。

锵金中律吕,咏性甘糠覈。

苦调非孟酸,□适鄙韩窄。

逸韵肩曹刘,雄词卑甫白。

空遗茂陵稿,未前宣室席。

瑰宝岂终埋,简编缀陈迹。

予生诵风雅,嗜好真成癖。

盥手读终篇,喜同藏拱璧。

裔孙文昌郎,授受良珍惜。

小巫畏大匠,累句屡承索。

续貂愧非尾,成裘由聚腋。

皇华间白雪,杂唱纷缴绎。

意欲扬祖美,不问玉与石。

长言拙称赞,徒慕郢中客。

(0)

仆在会稽泛舟至剡中是时雪迟梅子烟外万枝夹岸幽香不断盖非人间世也友人廉宣仲在四明闻之作子猷访戴图见寄作长短句谢之仍书四绝句于图后·其一

白玉花开碧玉弯,戴逵溪上谢公山。

若教当日逢斯景,肯道扁舟尽兴还。

(0)

七娘子·其二和贺方回登月波楼

月光波影寒相向。借团团、与做长壕样。

此老南楼,风流可想。殷勤冰彩随人上。

欲同次道倾家酿。有兵厨、玉盎金波涨。

云外归鸿,烟中飞桨。五湖秋兴心先往。

(0)

沁园春·其二檃括兰亭序汪彊仲大卿禊饮水西,令妓歌兰亭,皆不能,乃为以平仄度此曲,俾歌之

岁在永和,癸丑暮春,修禊兰亭。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激,映带山阴。

曲水流觞,群贤毕至,是日风和天气清。

亦足以,供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悲夫一世之人。

或放浪形骸遇所欣。

虽快然自足,终期于尽,老之将至,后视犹今。

随事情迁,所之既倦,俯仰之间迹已陈。

兴怀也,将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0)

交翠亭

濂溪窗外草茸茸,生意春融我意同。

为甚此园多翠草,也因曾识紫阳翁。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