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畔古松悲魏帝,苑边脩竹吊梁王。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客 自 两 河 归 江 南 唐 /许 浑 两 河 庶 事 已 堪 伤 ,南 客 秋 归 路 更 长 。台 畔 古 松 悲 魏 帝 ,苑 边 修 竹 吊 梁 王 。山 行 露 变 茱 萸 色 ,水 宿 风 披 菡 萏 香 。遥 羡 落 帆 逢 旧 友 ,绿 蛾 青 鬓 醉 横 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披(fēng pī)的意思:形容经历风雨的考验,坚强不屈。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菡萏(hàn dàn)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如荷花般婉约动人。
旧友(jiù yǒu)的意思:旧友指的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也可以指与人有深厚友谊的人。
梁王(liáng w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很高的地位、能力或权威。
两河(liǎng hé)的意思:指两个河流相互交错、纵横交错的地区。
南客(nán kè)的意思:指从南方来的客人,也泛指外地来的客人。
青鬓(qīng bì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黑发,也用来形容年轻人的美丽和青春。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水宿(shuǐ sù)的意思:在水中过夜,比喻暂时栖身或过夜。
行露(xíng lù)的意思:行为举止显露出来。
遥羡(yáo xiàn)的意思:对远方的人或事物感到羡慕和向往。
茱萸(zhū yú)的意思:指坚贞不屈、永不改变的品质和态度。
- 翻译
- 两岸事务已让人哀伤,南方游子秋归之路更加漫长。
楼台旁的古松为魏帝哀悼,宫苑边的修竹为梁王吊唁。
山间行走露水染黄了茱萸,水边夜宿风吹散了荷花香。
远远羡慕那些放下船帆遇到老朋友的人,青春年少在横塘欢聚痛饮。
- 注释
- 两河:指两地之间宽阔的河流区域。
庶事:众多事务,此处引申为世事。
南客:南方的游子或旅客。
秋归:秋季归来,也寓含着岁末年衰之意。
台畔:楼台旁边。
古松:年代久远的松树,常用于象征坚贞或哀悼。
魏帝:历史上魏国的帝王,这里泛指逝去的君主。
脩竹:修长的竹子,常用来寄托哀思。
梁王:古代对某些封王的称呼,此指另一位已故的贵族。
山行:在山中行走。
露变:露水引起的颜色变化。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水宿:在船上过夜。
菡萏:荷花的别称。
遥羡:远远地羡慕。
落帆:船只降下帆布,意指停泊或到达目的地。
逢旧友:遇见老朋友。
绿蛾青鬓:形容年轻貌美的男女,这里指青春年华。
醉横塘:在名为横塘的地方沉醉于欢乐之中,横塘可指代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泛指美丽的水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离开两河(即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回到江南故乡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繁华时期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两河庶事已堪伤,南客秋归路更长。" 开篇即表达出旅人对两河地区繁华往事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归乡路途的孤独与延长。
"台畔古松悲魏帝,苑边脩竹吊梁王。" 这两句通过古松和脩竹,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如魏帝、梁王的追思之情,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中的历史沧桑感。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这两句则是通过自然景物——山间露水使茱萸叶片颜色变化,以及河边宿营时夜风吹拂菡萏花的香气,表现了旅途中的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
"遥羡落帆逢旧友,绿蛾青鬓醉横塘。" 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向往之情,以及在酒精的陶醉中,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故土、历史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切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