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远书》
《得远书》全文
唐 / 李昌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故人谪宦今日一书来。

良久惊兼喜,殷勤卷更开。

瘴云沉去雁,江雨促新梅。

满纸殊乡泪,非冤不可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ǎnshū
táng / chāng

rénzhéhuànjīnshūlái
liángjiǔjīngjiānyīnqínjuàngèngkāi

zhàngyúnchényànjiāngxīnméi
mǎnzhǐshūxiānglèifēiyuānā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可哀(kě āi)的意思:可怜、可悲

良久(liáng jiǔ)的意思:很长时间,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殊乡(shū xiāng)的意思:不同的地方或环境

乡泪(xiāng lèi)的意思:乡愁的眼泪。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瘴云(zhàng yún)的意思:比喻不好的事情连续发生,形势严峻

谪宦(zhé huàn)的意思:指被贬谪到边远地方担任官职。

注释
居:居住。
谪宦:被贬官。
惊:惊讶。
喜:喜悦。
瘴云:南方湿热气候下的乌云。
去雁:南飞的大雁。
江雨:江面上的雨。
新梅:新开的梅花。
殊乡:异乡。
冤:冤屈。
翻译
老朋友被贬在外,今天忽然收到他的信函。
我长久地惊讶并带着喜悦,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卷。
信中的瘴气云雾仿佛凝聚着去往远方的大雁,江面上的雨催促着新梅花的绽放。
信纸上满载着异乡的泪水,这并非单纯的悲伤,而是深深的哀痛。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收到久违故人的来信,内心复杂的喜悦和关切。"良久惊兼喜"透露出长时间未有消息突然收到书信所带来的意外与欣慰,而"殷勤卷更开"则显示出诗人细细品味书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感受着其中的深情厚谊。

"瘴云沉去雁"和"江雨促新梅"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瘴云可能是指南方特有的瘴气,这里用来形容故人所在之地的自然环境,而“去雁”则隐喻着远行者的孤独与遥远。"江雨促新梅"则是说春雨如期而至,催开了新鲜的梅花,这不仅是景物的描写,也暗示着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

"满纸殊乡泪"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阅读书信时感慨交加,落下同乡之思的眼泪。这里的“殊乡”强化了彼此之间隔绝的距离感。而最后一句"非冤不可哀"则更深层次地传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不舍,这里的"冤"字用得极妙,既可解为不平之事,也可理解为情感上的难以排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书信内容的感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心境,是一首情真意切、语言细腻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李昌符
朝代:唐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若梦,(唐诗纪事作嵓梦。此从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诗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忽得一计,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中有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筒能瞳空肚茶。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或作一名)闲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之间,京都盛传。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仕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御史劾以轻薄为文,多妨政务,遂谪官终身。此从北梦
猜你喜欢

送程给事知越州

馀事诗名夐绝尘,琐闱仙殿老成人。

虏庭上座衣冠壮,庾岭南州雉堞新。

太白山云旬日雨,若邪溪水四时春。

吾皇倚待唯三九,不用夸乡诏买臣。

(0)

目前传神欧阳价

国手曾烦写几回,无人仿佛醉颜开。

青铜鉴里寻常见,不谓今从笔下来。

(0)

庐山五笑.远师

我笑东林寺,孤高远法师。

种莲招社客,平地凿成池。

(0)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其六灙泉亭

灙泉涓涓流,可鉴毛发影。

渊源既澄清,到处是佳景。

(0)

郡斋春暮

自觉劳生万事非,宦心从此更迟迟。

凄凉好饮悲春酒,閒暇犹吟送老诗。

轩冕去来皆外物,云山早晚是归期。

怀民报国终无术,空负惭颜对一麾。

(0)

苏子瞻挽词·其二

白玉棺无价,青囊葬有书。

奔星来启路,走电去随车。

官是修文号,人同上行居。

峨嵋山下客,谁是跨鲸鱼。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