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六》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其六》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荒馀只怪不愁声,好语烦君细细听。

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由(bù yóu)的意思:不由表示无法抵挡、无法控制,不由自主的意思。

好语(h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美好、善良的话语。

田父(tián fǔ)的意思:指一个人只关心自己的私利,而忽视其他人的利益。

细细(xì xì)的意思:非常细小、细致入微、详细。

细听(xì tīng)的意思:仔细倾听,注意细节

由田(yóu tián)的意思:指由田地而来,形容人家境贫寒或出身低微。

注释
荒馀:荒芜之余。
只怪:只因。
愁声:忧愁之声。
好语:美好的话语。
烦君:麻烦您。
细细听:耐心倾听。
秧早:稻秧早熟。
不由:不由自主,非…所为。
田父:农夫。
懒:懒惰。
蚕迟:蚕丝晚熟。
端待:正等待。
柘阴:柘树下的阴凉。
翻译
荒野之中,只剩下我独自承受寂寞,只因无人能理解我的忧愁,希望你耐心倾听我的话语。
稻秧生长并非由农夫的懒惰决定,蚕丝的成熟还得等待柘树阴凉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在一个春雨绵绵的三月三日所作,标题为《三月三日雨中遣闷十绝句(其六)》。诗中的意境和用语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悟。

首句“荒馀只怪不愁声”,“荒馀”指的是田地的荒废,“不愁声”则是指雨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雨声所带来的宁静和安详之感,并非对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接着,“好语烦君细细听”,诗人在邀请读者仔细聆听这春日的雨声,仿佛雨滴有着它独特的语言,而这语言蕴含了生命和自然界最深层的智慧。

第三句“秧早不由田父懒”,这里的“秧早”指的是稻秧(水稻)长得过早,需人工移植。诗中说“不由田父懒”,是因为即便农夫有所懈怠,这春天的秧苗也不等待人的劳作,就自行生长。

最后一句,“蚕迟端待柘阴成”,“蚕迟”指的是蚕虫吃桑叶而生丝的过程,缓慢而不急。诗中说“端待柘阴成”,意为等待着桑树的叶子长成,以供给蚕食用。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规律的顺应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雨中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力和循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节奏的理解。它鼓励人们放慢脚步,聆听和观察周围世界的细微之处,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送韩旸布政致仕还越

阳春到处辄回苏,老去辞荣乃丈夫。

已负盛名垂汗简,只馀清节湛冰壶。

归田早办欧公录,赐地应分贺监湖。

鹤骨松姿行益健,幽寻不必倩人扶。

(0)

陈恭侍郎父静诚先生挽诗·其一

九霄云尽六龙飞,启沃深劳补万机。

凤驾屡过诸葛径,鱼竿独慕子陵矶。

朝端勋旧俱丹毂,马上山人尚白衣。

完璧莫伤归梦早,圣皇谕祭古今稀。

(0)

雪坡为顾维周赋

六出纷纷费剪裁,侯门深积静无埃。

一帘梅月朝犹在,满地梨云晚未开。

坐想琪花敲玉斝,行看珠履散瑶台。

雅怀对此多清赏,司马应专作赋才。

(0)

觞月楼

午夜清辉万里同,开樽邀玩绮楼东。

金波散彩明虚牖,绿蚁浮香注碧筒。

汗漫神游银汉表,风流人在玉堂中。

寒芒吸尽襟怀爽,吟就翩翩气吐虹。

(0)

和陶诗.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

悠悠返行舟,异乡非我居。

兴尽复来归,梦觉心于于。

我非汗漫游,何必穷海隅。

归心逐去鸟,风波阻脩途。

不比鸱夷子,扁舟向五湖。

旧宅有松菊,秋色未萧疏。

西城薄有穫,无劳事赢馀。

开樽会邻曲,幽乐当何如。

(0)

和陶诗.岁暮和张常侍

岁华倏云暮,空山响寒泉。

与君阔别来,莫遂同话言。

霜菊既云谢,松桂亦已繁。

四时更代易,气运良无愆。

齐君一何谬,凄然泣牛山。

遂令偷生者,乃欲鍊九还。

我久远尘俗,肯使虚名缠。

及时须行乐,何必穷百年。

知非勿惮改,见善宜速迁。

一盛还一衰,物理固其然。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