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觉秋来瘦,舟宜雨外晴。
野桥将浦树,扶得夕阳横。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横石桥下的宁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
首句“地觉秋来瘦”,以“瘦”字形容秋天大地的变化,形象地表达了秋季万物凋零、土地显得空旷和萧瑟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
次句“舟宜雨外晴”,则描绘了雨后初晴时,舟行于水面上的场景。雨后的天空虽然晴朗,但远处仍可能有雨雾缭绕,这样的环境为舟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此句巧妙地运用了“雨外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朦胧的氛围。
接下来的“野桥将浦树,扶得夕阳横”,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野桥横跨在水边,与岸边的树木相映成趣。夕阳即将落下,其余晖斜照在桥上,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一道金边,将整个画面装点得格外温馨而富有诗意。这里的“扶得夕阳横”,不仅描绘了夕阳的姿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瞬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通过“瘦”、“晴”、“横”等词语的运用,以及对光影、色彩的巧妙处理,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美学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秋天特有的韵味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芙蓉开了,春未江梅透。小小东风弄晴昼。
把万家和气,吹入笙歌,炉熏里,都与慈闱做寿。
黄堂今日贵,自著莱衣,捧劝金船十分酒。
愿从今,江海上,日日韶华桃李径,总为人间种就。
但看取、天边老人星,有一点台星,共光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