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寞知春否,坟蒿日已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刘 得 仁 墓 唐 /韦 庄 至 公 遗 至 艺 ,终 抱 至 冤 沈 。名 有 诗 家 业 ,身 无 戚 里 心 。桂 和 秋 露 滴 ,松 带 夜 风 吟 。冥 寞 知 春 否 ,坟 蒿 日 已 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吟(fēng yín)的意思:指风声低吟,形容风吹草木时发出的声音。
家业(jiā yè)的意思:家族的事业、家庭的产业。
露滴(lù dī)的意思:形容露水滴落的样子,比喻事物显露出来的迹象或征兆。
冥寞(míng mò)的意思:形容心情沉闷、寂寥无人的状态。
戚里(qī lǐ)的意思:指亲戚之间的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秋露(qiū lù)的意思:秋季的露水
诗家(shī jiā)的意思:指擅长写诗的人,也可指诗人或诗歌家。
冤沈(yuān shěn)的意思:冤枉受冤屈,委屈沉默。
至艺(zhì yì)的意思:指达到极致的艺术水平或技能。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 翻译
- 公正的人留下了高超的技艺,却承受着深深的冤屈。
虽有名动诗坛的成就,但心中并无贵族的牵绊。
桂花伴着秋露低语,松树在夜风中吟唱。
他在幽静中是否知晓春天,坟头的蒿草已深深丛生。
- 注释
- 至公:极其公正的人。
遗至艺:遗留了高超的技艺。
至冤沈:极大的冤屈。
诗家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戚里:亲戚或贵族圈子。
心:内心。
桂:桂花。
秋露滴:秋天的露水滴落。
松带夜风吟:松树在夜晚随风发出声音。
冥寞:幽静无人知晓的状态。
知春否:是否知道春天的到来。
坟蒿:坟墓上的草。
日已深:已经生长得很茂盛。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名为《刘得仁墓》。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至公遗至艺,终抱至冤沈。”开篇两句即设定了悲凉的基调,“至公”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这里可能是指刘得仁,他留下了高超的艺术成就(至艺),但他的冤屈(被不公正对待的情感)却始终无法释怀。
“名有诗家业,身无戚里心。”这两句表明尽管他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但个人生活中却没有悲伤和烦恼。这里的“戚里心”指的是内心的忧虑和痛苦,显示了刘得仁虽然遭遇不幸,但心态仍然平和。
“桂和秋露滴,松带夜风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秋天的露珠挂在桂树上闪闪发光,夜晚时分,松涛间传来阵阵风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喻着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深。
“冥寞知春否,坟蒿日已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生前是否感到春天的到来仍有疑问,以及墓地上的野草已经很深,时间流逝,这一切都加深了诗中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逝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