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姓(bǎi xìng)的意思:指普通人民,平民百姓。
膏脂(gāo zhī)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皮肤光滑细腻。
家风(jiā fēng)的意思:
◎ 家风 jiāfēng
[family style;family tradition]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郡政(jùn zhèng)的意思:指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治理。
课儿(kè ér)的意思:指事情或工作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平反(píng fǎn)的意思:指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使得事实真相得到澄清并恢复被冤屈的人的名誉。
清白(qīng bái)的意思:指品行纯正,没有污点或瑕疵。
入学(rù xué)的意思:指开始学习、进入学校或学习机构学习的意思。
田入(tián rù)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被他人洞悉或窥破。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下乡(xià xiāng)的意思:指农民外出务农、探亲或参观学习等活动。
乡民(xiāng mín)的意思:指乡村中的居民,也可泛指普通百姓。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阴德(yīn dé)的意思:阴德指的是不公正、不义的行为或恶劣的品德。
玉墀(yù chí)的意思:指帝王的御座。
元宵(yuán xiāo)的意思:指在元宵节吃元宵,也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竹轩(zhú xuān)的意思:指竹子搭建的凉亭或小屋,也指居住在竹亭中。
- 翻译
- 当竹轩治理郡务,政绩卓著之际,恰逢贵族子弟庆贺佳节。
官员不再下乡扰民,百姓自发捐田办学,士人刻碑铭记此事。
公正昭雪积善之名,足以让母亲欢心,清廉家风更是教育后代。
听说元宵节灯火未放,只为体恤百姓,珍惜他们的脂膏。
- 注释
- 竹轩:竹制的小屋,代指作者的居所或官署。
王孙:贵族子弟。
玉墀:宫殿的台阶,象征尊贵和庆典。
无吏下乡:官员不再下乡骚扰。
民点塔:百姓自发集资修建佛塔。
捐田入学:百姓自愿捐田资助学校教育。
阴德:暗中做的善事,指非公开的好事。
娱母:使母亲快乐。
课儿:教育孩子。
元宵灯:传统节日的灯火。
膏脂:比喻人民的财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的官员在任期内,成功地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成果,同时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庆祝。诗中“竹轩”指的是官署的代称,而“王孙”则是对高贵身份者的尊称,表明这位官员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还得到了上层的肯定。
“无吏下乡民点塔”一句,说明在这个官员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官吏骚扰百姓,而是百姓自发地聚集在塔旁,这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庆祝或宗教活动。同时,“捐田入学士砻碑”则表明这位官员还关注教育事业,通过捐出土地的收入来支持学术研究和修建刻有学术成就的石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一句,可能是在说这位官员不仅在公务上表现优秀,而且私下里也关心家庭,对待母亲十分孝顺。紧接着,“清白家风更课儿”则强调了这位官员保持着清廉的家风,并且教育子女要更加严格地遵循这种家风。
最后两句“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表达的是,这位官员对民众的关怀之心,甚至在传统节日如元宵(即现在的春节)时也不忘记为民众节省蜡烛的燃烧,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财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道德评价,展现了一位理想官员的形象,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而且在个人品行上也值得称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将至徽川道中作
平生爱山老山间,行山怕尽去复还。
兹游深入众山囿,一日看尽平生山。
颇闻黄山最奇秀,紫翠六六堆孱颜。
端如啖蔗及佳境,快意不复嘲天悭。
我生目力固有限,应接不暇愁跻扳。
要令胸次洞表里,扫尽礧块罗烟鬟。
题兴教寺
云开岫幌隐禅扉,高屋凭虚面翠微。
午枕有香清蝶梦,晚林无路送鸿飞。
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沭三薰悟昨非。
山意有情留倦客,树头谁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