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隆所作的《偈二十七首》中的其二十四首。诗中运用了佛教的哲理,以“如来三转”和“赵州半藏”为引子,探讨了佛性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如来三转于大千”,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而“三转”则是指佛陀在说法时,三次转变说法内容,以适应不同听众的理解水平。这象征着佛法的深邃和广泛,能够适应各种层次的听者。同时,“大千”代表了宇宙的广大无边,这里用来形容佛法的博大精深。
“赵州半藏亦如然”,赵州是唐代著名禅师赵州从谂禅师的别号,这里的“半藏”可能是指赵州禅师的禅法,即只透露一半,留下一半给修行者自行领悟。这句话暗示了佛法的微妙之处,需要修行者自己去体悟和实践。
“其轮本来常清净”,这里的“其轮”可以理解为佛法的轮转,即佛法的传承和传播。这句话强调了佛法的本性是清净的,不被外界的尘埃所污染,意味着真正的佛法是纯净、不变的真理。
“一念承当谁后先”,这句话探讨了修行者在实践佛法时的心态。一个念头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因果关系的形成。这里问的是,在这个因果链条中,哪个环节是先发的,哪个是后继的。实际上,这句话是在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修行在于当下的一念之间,不应过分纠结于过去或未来,而是要把握好每一个当下的行动和思想。
整首诗通过这些富有哲理的表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赴省试到阙偶成
去年隋堤一丈雪,雪路苦寒那可行。
行人畏寒兼畏滑,满蹊坚冰如鉴明。
行装人与马成二,身不自惜旁人惊。
崎岖千里到京阙,痛定回思双泪倾。
伊予少小亲翰墨,应敌岂解前无勍。
今者西来皆计吏,妄与群俊争文鸣。
无田归耕曷为养,得失未易秋毫轻。
作歌聊用写情素,拥鼻微吟同洛生。
留题圣寿院
休征日欲沉,晚风薄虚翠。
深秋景物清,莲宫有佳致。
疏林速凄凉,黄花弄明媚。
山烟入寥廓,螽声失幽邃。
翻经瞥闻音,扫叶不待彗。
危轩逗寒色,飞禽示真意。
勤役何足辞,妙观良可秘。
归欤诚未央,尔耳悲所志。